肠道快乐,大脑才能幸福( 三 )


*译者注:T 调节细胞-一群具有负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 。 起到保护机体不受免疫反应过度劳损的作用 。
不过 , 也有其他的可行途径 。 例如 , 已经有研究指出肠渗透性的增加能够诱发抑郁症状 , 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源于内毒素引起的发炎 , 或通过携带受体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直接激活 , 并由此对多种微生物产物起反应 。
鉴于已有发现表明某些益生菌可改善上皮屏障功能并因此降低其渗透性 , 这种机制可能解释了益生菌对认知反应的有益作用 。
*译者注:内毒素-又称脂多糖 。 它是革兰氏阴性菌外膜的主要成分 , 对细菌的结构完整性有很大帮助 。 它存在于血液中被称为内毒素血症 ,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能够增加肠通透性 。
在一项研究中 , 健康女性负责控制情感中枢处理的脑区活动改变 , 与她们连续4周摄入发酵益生菌乳制品(FMPP)有关联 。 因此 , 将益生菌补充剂与迷走神经的刺激相结合 , 是否能够促进抑郁症的治疗效益 , 将是一个有趣的研究方向 。
虽然益生菌的消耗与大脑健康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已得到很好的证实 , 但这种联系的确切机制需要更多探讨和适宜的专项研究 。
科学家们还对其他的饮食干预进行了评估 , 结果发现肥胖易导致智力下降 , 这种结果或多或少是肠道菌群生态失调的影响 。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 , 高脂肪喂养环境培育出的肥胖型微生物群 , 在移植到健康的啮齿动物身上时会导致其认知能力下降 。
此外 , 高脂肪环境养育的微生物群 , 在植入小鼠体内后 , 小鼠的内侧前额叶皮质和肠道通透性中的炎症标记物增加 , 表明免疫信号传导的通道可能是微生物群与脑通讯之间的关键中介 。
【肠道快乐,大脑才能幸福】这些有趣的结果表明 , 即使在宿主没有肥胖的情况下 , 肥胖型微生物群也可能导致宿主产生与肥胖相似的行为缺陷 。 这进一步表明 , 基于微生物群的饮食干预也许可以帮助治疗肥胖相关的精神疾病 。
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与微量元素镁相关的联系 。 饮食中缺乏镁元素 , 易使抑郁行为增加 , 以及肠道微生物群改变 。 这表明由于缺镁导致的肠道微生物群改变 , 可能是抑郁行为的影响因素 。
一个有趣的发现显示 , 饮食中缺镁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变化 , 与海马体 IL-6 水平的降低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 这表明 , 这种免疫调节 , 可能是该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变化导致行为变化的机制 。
*译者注:IL-6 -即白细胞介素- 6, 能够促进血细胞的发育 , 其主要免疫学功能是加强其它细胞因子的效果 。
3 。总结
显而易见 , 有许多主要的代谢、内分泌以及神经的通路连接我们的肠道和大脑 。 实际上 , 肠道内数万亿个微生物及其副产物对于这些途径的可塑性大有裨益 。 尽管这一研究领域在迅速地发展 , 但至今它仍处于起步阶段 。
关于细菌代谢物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大脑功能的知识 , 现在还有所欠缺 , 一部分原因是肠道轴线所涉及的通路过于复杂了 ,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攻克难关 。
此外 , 影响这些渠道信号传导的个体营养素的作用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
实际上 , 饮食对微生物群具有显著的影响 。 因此 , 饮食干预可以有益地调节我们体内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 。 科学家们需要更多有关使用至今的益生菌菌株研究 , 来反复验证这一结论 。
真正的“精神益生菌”(一种可能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活细菌)的获利可用性只有在经过严格的人体试验后才会显现出来 。 益生菌和其他更强的饮食干预措施 , 包括膳食脂肪和多酚 , 也有可能改变肠道与脑的枢纽 , 从而改善神经精神疾病 , 并可能成为精神健康的长期干预措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