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宝奶奶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小洁平时工作忙 , 周六日也加班 , 自春节后就再没带孩子去过姥姥家 。
最近姥姥嚷嚷着要见外孙 , 小洁趁孩子还没开学 , 请了两天假带他回姥姥家 , 去的前两天儿子和姥姥相处得不错 , 姥姥舍不得外孙离开 , 于是小洁一人买车票回去上班 , 留儿子在姥姥家多住几天 。
谁知道快乐时光总是短暂 , 小洁中午休息时儿子打来电话 , 哭着闹着要妈妈来接他:“妈妈 , 带我回家吧!”
文章图片
原来 , 儿子在姥姥家玩腻了 , 从昨天开始整天抱着手机 , 姥姥看不惯外孙作为“低头族”的坏习惯 , 批评了他几句 , 儿子就吵着要走 , 小洁不知所措:假期在奶奶家呆一个月都没哭没闹 , 怎么一去姥姥家就出麻烦?
与同事分享自己的遭遇时 , 小洁突然发现这并不是个例 , 同事的女儿在姥姥家呆了一周 , 就拐弯抹角地求妈妈带自己回家 , 同事询问老妈是不是和小女儿有什么矛盾 , 姥姥却说:自己恨不得每天把外孙女捧在手心 , 哪会和她产生矛盾 。
文章图片
小洁心生疑惑:产生矛盾还可以理解 , 姥姥对娃这么好 , 娃为什么就是不领情呢?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在姥姥家?背后原因现实又扎心
很多妈妈总认为 , 孩子不喜欢姥姥家 , 要么是因为姥姥对娃不好;要么是因为娃是白眼狼 。
猜到妈妈心声的姥姥和孩子争相表示:这个锅 , 我们不背!
姥姥对外孙这么好 , 为啥孩子还不愿意在姥姥家呆?原因有很多方面 , 但实属既现实又扎心 。
文章图片
1:教育模式相对严厉
姥姥和奶奶最大的不同就是教育模式的差异 , 姥姥作为孩子妈妈的亲妈 , 出于对女儿的心疼 , 在与孩子相处时更像一位教导者 , 比较严厉 , 也不会碍于面子把孩子惯坏 。
为给女儿分忧 , 姥姥不惜在心爱的外孙外孙女面前“唱白脸” , 不会一味溺爱孩子 , 注重管理 , 期望将孩子培养成更好的人 。
“忠言逆耳”在孩子眼里 , 姥姥的期望和严厉就像与他作对 , 大多数隔代亲人的“溺爱”在姥姥这竟然不作数 , 这让很多孩子不能接受 , 于是不愿在姥姥家久留 。
文章图片
2:误认为姥姥是外人
妈妈在娘家多待几天会被说闲话、大年初一先回奶奶家团聚、许多人相信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这种种现象 , 无形中带偏了孩子对姥姥的看法 , 他们误认为自己只和奶奶是一家人 , 而姥姥是外人 , 如果家长不注重纠正孩子这样错误的思想 , 不仅不利于姥姥和孩子间关系的培养 , 更会伤了老人的一片真心 。
3:舅妈不喜欢
很多姥姥和孩子的舅舅舅妈一起住 , 孩子去拜访姥姥 , 呆一两天还被像宾客一样招待 , 超过一个星期舅妈那边就要闹脾气了 。
孩子会察言观色 , 且姥姥作为中间人不好发表意见 , 一面怕伤舅舅舅妈的和气 , 一面舍不得宝贝外孙 , 却碍于情面 , 不得不把他们送走 。
文章图片
姥姥奶奶一样亲:让孩子懂得尊敬长辈 , 这几招必须收藏
许多长辈打趣时喜欢问:“你更喜欢妈妈还是爸爸?”为了不伤害任何一方的感情 , 情商高的孩子通常选择回答“都喜欢” 。
但当他们被问及喜欢奶奶还是姥姥时 , 足足有80%的受访者表示:喜欢奶奶 。
- 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才对得起此生呢 人生要对得起自己
- 妈妈做饭的神态描写 给孩子做饭的喜悦心情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特殊时期:3岁孩子咬破水银体温计,妈妈60秒专业处理 获医生点赞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