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地产“啃老”:母公司送地又送钱 销售乏力

光明地产“啃老”:母公司送地又送钱 销售乏力


"multi_version":false

光明地产在“殷实农场建设”的转型之路上再迈一步 。

11月13日 , 光明地产发布公告称 , 公司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 , 协议收购光明食品集团、上海崇明农场有限供公司所持有的上海东平小镇农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平小镇”)70%股权 , 总成交价为7000万元 。 收购完成后 , 东平小镇农场将纳入光明地产的合并报表范围 。

资料显示 , 东平小镇自2018年5月成立 , 主要是协助政府 , 进行崇明东平特色小镇土地一级开发的前期招标设计工作 。 东平镇坐落在崇明岛北沿中部 , 地域范围包括原市属的四个国营农场(东风农场、长江农场、前进农场和前哨农场)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此次交易中 , 光明食品集团是崇明农场、光明地产的控股股东 , 崇明农场、光明地产属于同一集团下的兄弟企业 , 交易双方互为关联人 。 也就是说 , 光明地产正在通过关联交易 , 为自身的业务转型做铺垫 。

今年以来 , 光明地产确立了以上海为主战场多元化创新转型的“1+7+5+X”总体商业模式 。 其中 , “1”是指房地产业务;“7”是指多元创新转型 , 包括城市更新建设、租赁房建设、物流园区打造、殷实农场建设等 。

对于“殷实农场建设” , 光明地产的着眼点就在于东平小镇的建设 。 显然 , 它想借此获取综合型资源 , 打造“产业+地产”的新模式 , 以实现“综合型产业集团”的战略目标 。

截至2019年1月 , 东平小镇农场尚未产生营收 , 营业利润为-68.25万元 , 利润总额为-68.25万元 , 净利润为-68.25万元 。 根据交易条款 , 光明地产要在合同生效次日起5个工作日内 , 将7000万元款项一次性付清 。

由于该项目仍处于资金投入阶段 , 付款方式又为“一次性” , 光明地产的投资链条 , 势必会因此继续“增重” 。 2018年 , 光明地产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8.8亿元;今年前三季度 , 该指标已达-23.9亿元 , 逼近去年全年的额度 。

在投资触角不断延伸的情况下 , 光明地产的转型也收到了些许成效 。 截至今年中期 , 其房地产开发业务所产生的营收 , 占总营收的比重为89.41% , 该数值与上年末的95.51%相比 , 已大有降低 。 这意味着其他业务的比重在增大 , 比如物业及租赁业务 , 就从1.71%上升到了2.84% 。

但尽管如此 , 光明地产还是强调以房地产为“底板” , 房地产领域仍是其主要发力点 。

2019年前三季度 , 光明地产签约金额为181.55亿元 , 同比增长4.56%;新开工面积为366.97万平方米 , 同比增长40.85%;竣工面积为86.17万平方米 , 同比增长110.07% 。

为了更好地为房地产业务续航 , 光明地产加快了扩储的步伐 。 前三季度 , 其新增储备面积为166.94万平方米 , 相比于上年同期的80.33万平方米 , 增长了107.82% 。

2015年 , 海博股份与光明食品集团旗下农房集团、农房置业进行重组 , 由此诞生了新的平台光明地产 。 2016年的谨慎拿地 , 使得光明地产年内 , 只新增了52.75万平方米的土储 。 这直接导致了两年后的“仓廪”不实 , 销售乏力 。

2018年 , 光明地产的销售额只增长了3.37%至244.59亿元 。 低增长率让该房企意识到 , 必须转换扩储思路 , 加大储备 , 才能做到“手有余粮 , 心中不慌” 。

于是 , 除了招拍挂之外 , 增资入股也成为了光明地产获取土储的主要方式之一 。 今年以来 , 它已增资了雅居乐成都地块、金科常州商住地块、葛洲坝武汉地块等多个项目 。 此次拿下东平小镇项目 , 或许也是其曲线扩储的新方式 。

一直以来 , 光明地产都希望能与光明食品集团进行资源协同 , 借集团之力充实自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