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免流量”套餐“流”走的是运营商公信力 | 新京报快评

虚假“免流量”套餐“流”走的是运营商公信力 | 新京报快评
文章图片

▲某“免流”卡介绍截图 。
【虚假“免流量”套餐“流”走的是运营商公信力 | 新京报快评】据报道 , 近年来 , 有电信运营商推出“免流卡”等服务 , 宣称用户每月只需支付十几元 , 就可“免流量”使用多款手机程序 。 然而不少用户使用这类套餐后 , 每月流量费用不仅没有下降 , 甚至“见底更快” 。 原来 , 所谓“免流量”并非不消耗流量 , 也不是免收流量费用 , 而是指所涉及的100余款手机程序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专属流量” , 一旦流量消耗超出限值 , 就会按照套餐外流量收费 。“免流量”其实只是能够使用一定数量的“专属流量” , 而且限定了手机程序 , 这些手机程序在版本上也有一定的限制 。 那么 , 这还叫“免流量”吗? 几年前 , 一些电信企业推出“无限流量套餐” , 套餐内高速流量十分有限 , 一旦用完就会大幅限速 , 很是影响使用体验 , 用户不得不为高速流量花钱 。 如今这种“免流量”套路 , 与之前的做法相差无几 , 都名不符实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 , 应当真实、全面 , 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然而 , “免流卡”服务或者说“免流量”套餐 , 在宣传用语和资费细则上都设置“话术陷阱” , 比如产品宣传海报大书特书“免流量” , 却在下一页面或其他不显眼处用小字提示“资费详情”或“更多免流手机程序” , 标明具体“免流范围” 。 消费者若稍不留神 , 极可能被所谓的“免流量”忽悠 。 可以说 , 有限额的“免流量”只是营销噱头 , 存在虚假宣传 , 甚至是在挖“坑” , 涉嫌欺诈消费者 。另外 , 2018年8月 , 针对电信企业“不限量套餐”隐藏限制条款等宣传问题 , 工信部提出 , 切实规范此类套餐的宣传推广行为 , 不得夸大宣传 , 对于限制条款要标示醒目 。
虚假“免流量”套餐“流”走的是运营商公信力 | 新京报快评
文章图片

▲2018年8月23日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电信资费营销行为的通知》 。 图片/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截图
如今 , 所谓的“免流量”套餐 , 显然没有尽到相关规定中“对于限制条款要标示醒目”以及“充分履行告知义务”等要求 , 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 在多方诟病下 , 原来的“无限流量套餐”早已被取消 , 如今的“免流量”套餐 , 不过是“新瓶装旧酒” 。如果完全寄希望于消费者阅读资费手册、宣传海报或网页的“资费详情”并不现实 , 各种流量套餐层出不穷 , 且方案非常复杂 , 消费者未必有能力、精力仔细研究 。 正如一网友所说 , 用户不仅得有合格的数学计算能力 , 还得有过硬的语文理解能力 。 否则 , 基本上做不到明明白白消费 。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 ,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 “免流量”套餐也应被及时取消 。 这方面 , 需要工信部门加强监督 , 规范运营商套餐设置 。 一旦发现运营商暗度陈仓 , 哄骗消费者 , 该严惩就得严惩 。 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 不该那么难 。作者 | 何勇海(职员)编辑 | 徐秋颖实习生 | 王帆校对:王心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