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溪卢氏祠堂 卢氏祖坟风水( 二 )


天台山口上卢本地卢氏,又从第十四祖开始分为五房,大房公宽、二房公泰、三房公厚均在上卢,四房公直迁居长塘卢是为长塘卢始祖,五房祖公崇迁居麻车是为麻车卢氏始祖 。大房祖下面,清朝乾隆年间又有一支迁到北山的乌溪、天打岩,以及迁到本村的山口界、墨坑口,大房祖下面的上新屋派,还有一支远迁至安吉县报福镇景溪村等地;二房祖下面还有一支迁到隔壁的澄村 。据统计,天台山口卢氏一脉,自琏公开始,已历四十二世,全省各地人口达五万之众(其中东阳卢宅就有二万人),真可谓绵绵瓜瓞,生生不息 。

潮溪卢氏祠堂 卢氏祖坟风水

文章插图
上卢村牌坊

得益于良好的家风族风,天台山口卢氏一族,勤奋好学,奋力功名,官宦不绝,青史留芳 。
二世祖昊公,北宋庆历进士,任陕西临兆知府 。三世祖尧臣公任北宋汝宁府推官 。四世祖世魁公北宋进士、南宋时为高宗执戟郎 。五世祖恭正公,南宋礼部侍郎兼同知枢密院事,绍兴二年(1132年)封宪江王 。五世祖益公,北宋徽宗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即宰相) 。七世祖君宰公,南宋进士,任湖广德安知府 。八世祖霞谷公,南宋时赐进士出身,庆元三年(1197年)仕东京大理寺左评事 。第十二祖均理公,明朝开国进士,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任天台县训导,后仕监察御史 。
自第十四世起,在城派卢氏祖孙父子登科,珠联玉累,甲第振声 。第十四祖南山公(卢岩),登正统丁卯(1447年)举人,任永宁邑教谕,荐推给事中 。其子卢荣登成化庚子举人,任直隶徐州沛县教谕,敕封承德郎、工部主事 。卢荣之子卢浚,又中进士,钦点工部主事,升刑部员外郎,再外放主政一方,历任黄州、邵武、南安三郡太守,著有《渺粟稿》《卢黄州诗集》,是明史有记载的天台六位儒宦之一 。卢浚之子卢大章,封福建按察司 。卢浚之孙卢诗,候选司训,生有多子了得 。长子季鸢,封奉政大夫;三子季鲸,万历间贡元,授嵊县教谕;四子季鹏,万历间贡元,任高安知县 。第二十世祖考生公,岁进士候选司训,迁居西方洋 。到了清朝,天台卢氏族人为邑痒生、国学生的不计其数 。
天台山口卢氏迁往外地者,当为东阳雅溪的一支最为显著,即“东阳卢宅”卢氏 。“北有故宫、南有卢宅”,这是对卢宅的高度赞美 。卢宅是中国明清时期规模最为宏大的民居建筑,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占地达500多亩 。
东阳卢宅始祖寔公,初为北宋吴县主簿,官至审刑院判,治平年间(1064年-1067年)自天台山口上卢迁居东阳巧溪,其下第四世孙员甫,再迁东阳雅溪,之后人丁兴旺、功名卓著 。自明朝永乐辛丑(1421年)卢睿登进士以来,出了进士8人、举人29人(其中解元2人)、制贡119人,荐举恩涉足仕林150余人 。

树有根,人有源;国有史,族有谱 。
一个家族的归依和维系大事:一是修谱,二是建祠 。天台山口卢氏宗谱,始创于第十六世祖黄州公卢浚,立下纲目体例和祖训家训,其后历次修谱,均遵遗规 。中间历经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宣统、民国(1941年)、1998年共八度修谱,同时,还重修了始祖琏公坟墓 。族谱为卢氏后代子孙寻根问祖、知来源、明世系、辨昭穆、倡孝悌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
天台山口卢氏族人历来重孝重祭,可谓代代相习 。黄州公立下的家训第一条就是“重祭祀” 。
根据宗谱记载,天台卢氏宗祠,最早为黄州公所建 。黄州公中进士的第二年,他在县城西郊义里祖屋之东,亲自择地选材建造,于弘治戊申年(1488年)冬建成卢氏宗祠 。后倾圯 。公元1694年,庭柏公在自家房屋左面进行重建 。而山口上卢卢氏宗祠始建于清雍正甲寅年(1734年) 。清乾隆丁丑年(1757年)重肇瑞基,自村西改迁至村南,坐西朝东而立,戏台、正厅、两厢齐全,春秋二祭不断 。清嘉庆丙子年(1816年)冬,族人又将祠堂正厅即永思堂升高二尺许 。此后二百年来,世事变迁,风雨剥蚀,宗祠破败,渐成危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