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风水留题 北海市风水留题( 九 )


竹节岭 顾志:“岭在大村老君堂东,山形峻如节 。” 香炉顶 崔志:“在清风顶前,山最高峻,上有石,形似香炉 。” 谢禄山 《隋书·地理志》:“东海县有谢禄山 。”《太平寰宇 记》:“谢禄山在东海县城西一里 。”按:《汉书》:“王莽时,东海徐宣,谢禄等击王莽将田况,大破之,曾屯兵于山,因名 。”《方舆纪要》:“州西二里 。禄,东海人,赤眉将也,尝屯兵于此,因名”考《后汉书·刘盆子传》,樊崇起兵于莒,转入泰山 。东海人谢禄起兵从崇,共还攻莒,转掠至姑幕,因击王莽探汤侯田况,大破之,遂北入青州,还至泰山,留屯南城 。(注:南城县属东海郡,有南城山 。《东观记》:“谢禄字子奇,东海临沂人 。”按:《寰宇记》,谢禄山在东海县城西一里,《方舆纪要》谓在州西二里者误也 。凌廷堪《校礼堂集》谓谢禄山即今之社林山 。
登谢禄山观海(并序)国朝·凌廷堪
宋·乐史《太平寰字记》:“东海县有谢禄山,在县西里 。王莽时,东海徐宣、谢禄击莽将田况,大破之,曾屯兵于此因名 。”按:今凤凰城,即宋东海县故城,山在城西一里,与记合,(按:凌君之说亦未核,详见《考证》门 。)其为谢禄山无疑 。土人呼为社林山,盖声之转也 。旧志不知凤凰城为东海故县,第称贾似道所筑,盖似道宝祐二年尝城东海也 。乾隆乙未同章酌亭来游,赋此纪之,俟他日撰地志者采择焉 。阳侯驱涛天外来 , 巨浪倒蹴青天开 。潰沦一气望不辨 , 喧阑白昼生风雷 。长空灏涨日月伏,远浦击汰鼋鼍回 。被襟有客距峰顶 , 下瞰万顷如一杯 。金蝉小岛浪花里 , 狂澜作柱犹崔嵬 。天风浩浩肆鼓荡 , 两腋蓬勃何雄哉! 乘风我欲到元圃 , 愿挟卢敖游九垓 。青螭桀骜不可驭,侧身东望空徘徊 。妖蜃播灵竞幻化,沧溟忽辟金银台 。飞仙羽士控鸾鹤 , 珠宫贝阙疑琼瑰 。眼前此景许谁道 , 昔者巨君窃汉鼎 ,  元虚一赋真奇才 。赤眉曾此屯渠魁 。西行入关走更始 , 提挈盆子如婴孩 。白水真人坐高邑 , 迅扫六合无氛灾 。铁胫铜马已泯灭 , 尤来大枪俱破摧 。兹山尚得名谢禄 , 不与嚣述同蒿莱 。田横岛连吕母固 , 至今鱼鳖犹生哀 。海滨自古称盗薮 , 鲸窟安得扬尘埃 。分争割据底足问 , 鲲鹏蜉蝣皆劫灰 。俯仰宇宙三叹息 , 浩歌击剑倾尊垒 。(校礼堂集) 凤凰山 《汉书·昭帝本纪》:“始元@三年冬十月,凤凰 集东海,遣使者祠其处,山之得名,当以纪瑞应也 。”顾志:“在东海城内,两山东西对峙,如凤展翼,故以名山 。”
东海古迹诗 陈文述 高台几许卧斜阳 , 此地曾经集凤凰 。我亦凤凰山下客 , 偶逢竹实?且来翔 。(郁洲旅逸诗钞) 九岭山 俗呼为九里山 。顾志:“在东海城北,山有九岭如九 嶷之象 。”崔志:“此山即云台之右臂,自中峰至此,山势蜿蜒,岭凡九叠,故当时以苍梧命名,言其象苍梧之九嶷也 。” 狮子岩山 顾志:“山与九岭山连麓,大村东南巨峰也 。”陈州 志:“在东海城北二十里,形如狮子 。有泉曰‘濯缨’,旁刻‘飞泉’二大字 。下有郁林观石壁,多唐、宋题勒 。”崔志:“在大村南、当路村东 。” 鸡岭山 俗呼为鸡鸣山 。顾志:“在大村温水河北 。” 羊石山 赵续志:“山在小村北,山有巨石似羊 。” 巨平山 《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皆有此山 。《方舆纪 要》:“州北三十里,(按:当作东海城北三十里.)一名由吾峰,南接东海,北抵墟沟,中有龙潭 。其南岭上有吕母固,高二丈,即王莽时琅琊海曲吕母招亡命数千、杀县令、还保海岛处 。”按:峰名由吾,当因北齐由吾道荣曾居此山也 。栖云山 《太平寰宇记》:“东海县东北四十一里,即巨平山之北岭,梁·明僧绍遁迹于此 。此山高渺,故号栖云 。”按:《南齐书·明僧绍传》:“僧绍之郁洲,住弇榆山栖云精舍 。”是此山古名弇榆也 。著山 赵续志:“俗呼为烟墩山 。”崔志:“在巨平村北,上有 墩台 。” 杨家寨山 顾志:“在苍梧东南,与南、北磊邻 。” 松崖山 赵续志:“即新县大东山,高俟云台,悬壁间多产古 松,直接云表 。” 虎山 在新县村北 。顾志:“在孝妇祠@直北一里许,其形 如虎 。”陈州志:“高一百丈,东西长三里,南北阔二百五十步 。” 龙山 顾志:“虎山东南四里 。其形如龙,巍然一角独挺山 首 。”陈州志:“高七十五丈,东西长二里,南北阔二百三十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