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1月17日消息(采访人员唐奇云 通讯员高璐)在小实验室里重现“大宇宙” , 高能量密度物理前沿的探索者 ,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交通大学最年轻的校长 , 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杰哥”……这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与教育家今年再度荣获重要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 他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张杰院士 。
文章图片
张杰院士在校作学术报告会(央广网发 梅秋武 摄)
“交大是我永远的故乡”
“交大成就了我的梦想 , 有机会在这里工作 , 把我人生中精力最充沛的年华奉献给交大 , 是我一生的幸运和荣光” 。 张杰自2006年至2017年担任上海交大校长十多年间 , 带领交大走过一段快速发展的道路 , 对于交大有着深厚的感情 , “感恩与责任”“激情与梦想”是他一直以来所坚持的精神理念 。 “大学不仅是探索知识的地方 , 而且是能力建设和人格养成的圣地 。 ”
【未来已来、唯变不变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学家登上未来科学大奖殿堂】
文章图片
交大本科生与学术大师、企业家面对面(央广网发 梅秋武 摄)
在未来科学大奖结果公布时 , 张杰说:“在得知获奖的第一时间我最想分享这个此消息的是我团队的成员 , 20多年来他们与我同甘共苦、情同手足 , 未来科学奖的最大价值其实在于对我们研究团队多年来努力的肯定 。 ”据了解 , 在获奖之际 , 张杰在上海交通大学菁菁堂举行“极端条件下的物质世界与超高时空分辨观测”学术报告会 , 与全校师生共话激光核聚变研究的未来 。
“物理学家的责任就是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根本挑战和探索自然界中最不可理解的奥秘 。 ”张杰从超强激光技术发展、高能粒子加速、超快电子衍射以及激光核聚变四个方面 , 回顾了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在过去20多年的科研进展 。 通过把强激光驱动形成的极端条件下的高能量密度物质状态和日常生活、宇宙天体中的物理参数相比较 , 让全场师生享受了超强超快激光物理这一神奇的领域的饕餮盛宴 。
此外 , 张杰还与大家特别分享了“最危险”的激光聚变实验的故事:在2020年初疫情非常严重的情况下 , 他与他领导的科研团队人员仍然克服了重重困难 , 携带1000只口罩 , 往返于隔离酒店与实验现场之间 , 在严格遵守防疫规定的前提下 , 坚持进行实验研究 。
用科学魅力激励莘莘学子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提升对基础研究的兴趣 , 在此次学术报告会上 , 张杰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讲席教授王楠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执行主任郑坚教授来到现场 , 围绕惯性约束聚变的历史和发展、聚变能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性、超短超强激光和高时空分辨率电子衍射系统的应用和展望等话题 , 与交大学子们面对面互动交流 。
在张杰的倡议下 , 学校与未来科学大奖共同为师生举行了见面会 , 为本科生提供与顶尖学术大师、富有报国热情的企业家们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 感受科学家的强大魅力 , 促使同学们进一步发扬科学家求真务实的精神 , 树立科学报国的远大理想 。
在致力于培养优秀大学人才的同时 , 张杰还时刻关注着青少年的成长 , 他前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二中学 , 与近200名中学生分享自己的科研与梦想 , 希望能用自己的故事激起青少年们心中对科学探索的向往 。 中学生们踊跃提问 , 与张杰深入探讨物理学专业领域热点问题、科技的未来发展趋势等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