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没有贫民窟?( 二 )
以北京的唐家岭为例 , 因与上地产业基地、中关村软件园相邻 , 当地流动人口比户籍人口多了十几倍 , “唐家岭”一度成为脏乱差的城中村代名词 , 住在这里的人被称为“蚁族” 。
然而 , 唐家岭曾经的住户多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 为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 他们怀揣梦想来到这里暂时安家 。 经过几年的打拼历练 , 一部分人会选择更好的居住环境 , 一部分人会选择到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的城市去发展 。
从发展趋势上看 , 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更新改造 , 城中村已慢慢融入城市发展进程 , 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
北京海淀“唐家岭中街”两侧的\"蚁族\"聚集地(上图)不复存在 , 取而代之的是满目鲜绿(下图) 。 人民网 孟竹摄
昔日破旧村庄 , 如今变为宜居新城 。 2010年3月 , 北京海淀区按照“宅基地腾退置换、农民就近上楼、适当预留产业用地、积极发展集体经济”的原则 , 启动对唐家岭地区的整体改造 。 如今的唐家岭在旧址上建起了中关村森林公园 , 已经从一个脏乱差的城乡结合部村庄变成了现代化的城市社区 。
“现在的城中村 , 实际上就是城市了 , 新的城中村逐渐地向外延伸 , 而人口进一步地分散 。 所以 , 随着城市的改造、拆迁的变化 , 更加不会有贫民窟出现了 。 ”李铁说 。
中国没有出现贫民窟的“土壤”
新中国成立70年来 , 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 。 数据显示 , 2018年末 ,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 , 比1949年末提高48.94个百分点 , 年均提高0.71个百分点 。
同国际作对比 , 我国目前处于一个快速城镇化的后半段 。 城市里也确实存在着大量外来务工农村人口 , 他们居住和生活条件相对简陋 , 但是为什么没有形成贫民窟呢?
首先因为户籍制度 。
李铁介绍 , 新中国成立初期 , 户籍管理制度最大的特点是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二元结构 , 为了防止大量人口进城导致农产品供给短缺和轻工业产品短缺 , 通过控制人口进入城市 , 来确保当时的工业化积累 。
“实际上 , 这种户籍管理制度带有着一定不公平的色彩 , 阻碍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地区间的合理流动 , 但是户籍制度也使得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没有形成大量人口在城市定居 。 ”
李铁还特别指出:“需要强调的是 ,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变 , 这也意味着可能出现贫民窟的‘土壤’已经不复存在了 , 我们不能借口警惕贫民窟而延缓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 。 ”
其次因为土地制度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刘云中认为 , 拉美地区国家奉行土地私有制 , 在城镇化过程中 , 大部分进城农民会选择把土地卖掉 , 这就导致了他们在农村失去基本的生存资料 , 而其中一部分农民只能勉强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带 , 再加上政府管控不力 , 也就形成了贫民窟 。
李铁认为:“我国的流动人口一般不是举家迁徙 , 如果城里没有解决他们的公共服务预期 , 农民家里还有土地来兜底 。 ”
再次因为城市管理 。
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快速城市化造成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 面临的最大社会问题是就业不足 。 而由就业问题导致的收入来源不稳定性和低水平、城市政府管理上的放任进一步加剧了贫民窟的产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