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地理对徽州文化形成的意义 徽州古村落的建筑风水( 二 )


徽州地理对徽州文化形成的意义 徽州古村落的建筑风水

文章插图
村落选址遵照风水要求
其次村落入口的水系布局也与风水概念紧密联系 。因村落的选址是由具体的山水环境所决定,处于群山环抱之中的徽州村落形成了四周较为封闭的空间,水口就是整个空间的入口 。一般进入水口就是进入了村子,水口恰巧成为了村口的屏障,分隔着村内外的两大空间 。用“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来形容徽州村落的水口一点也不为过 。黔县西递村水口就是典型的“桃花源” 。
【徽州地理对徽州文化形成的意义 徽州古村落的建筑风水】
徽州地理对徽州文化形成的意义 徽州古村落的建筑风水

文章插图
西递村水口
同时水口的位置严格遵照风水要求,水口两边的山,风水称作狮山、象山或龟山、蛇山 。形成狮象、龟蛇把门的姿态 。例如婺源思口延村的八景之一即为“狮象把门”,指的就是水口景致 。
最后村落内部的水系形态也是需要遵从风水理论 。徽人还会对水系的形状、方位、流向等提出要求,甚至会不惜人力财力改变水系的形态,来达到风水的要求 。歙县呈坎村水系的营建就是典型 。呈坎罗氏祖先在南宋时迁居于此,定居葛山脚下 。村基地形式为一溪水沿山脚而流 。此后罗氏兄弟二支人口繁盛,分成前后二罗,分布溪水两侧 。但是该溪水限制了背山面水为基本格局的村基地,又有风水师提出该溪水水形对村形成冲射状,不吉 。于是罗氏不惜财力,在溪上筑坝使溪水改道,绕祠堂前而过,形成了大吉的冠带形 。
徽州地理对徽州文化形成的意义 徽州古村落的建筑风水

文章插图
呈坎村全貌
黟县宏村的水系改造和规划也是非常典型 。南宋时期汪氏祖先来到宏村建村,当时邕溪河沿雷岗山脚由西至东,村西另有羊栈河从北往南 。汪氏先祖“精堪舆,向谓两溪不汇西绕南为缺陷,屡次欲挽以入内,而苦无所施”,恰好南宋德祐年间,暴雨引起邕溪河改道,与羊栈河汇西绕南 。水系的变迁让宏村呈现了背山面水之势 。明永乐年间,宏村还对总体水系进行了规划,将村中一处天然泉水扩建成半月形月塘,并从村西河中引水至南侧再东出 。明万历年间,又将村南百亩良田掘成南湖,至此宏村水系改造完成 。这一水系由村西的邕溪河引入,经九曲十弯,穿庭入院,流经月塘,再往南汇入南湖 。从总体上看,宏村的形态犹如水牛,遍及村庄的溪水好像牛肠,南湖又似牛肚,非常独特 。
徽州地理对徽州文化形成的意义 徽州古村落的建筑风水

文章插图
宏村水系
整个乡土村落中,住宅历来是最后重视的,正所谓“地善即苗茂,宅吉即人荣” 。营建住宅其实与营建村落大体相同,重中之重就是定位置和定朝向 。徽州村落住宅的位置和朝向也是风水观念赋予的 。因徽州三面山峰环抱,仅在西南留有较少缺口,因此徽人以此向为吉 。徽州住宅方向大体以西南居多 。
徽州村落的住宅单元形式大体以“一颗印”为主 。即以天井——中堂为构成核心的对称三合院式住宅 。单元式的住宅经串联,并联组成多元化的住宅群体 。
徽州地理对徽州文化形成的意义 徽州古村落的建筑风水

文章插图
一颗印形制
天井是徽州民宅中的特征,天井一般不大,平面狭长 。在高耸外墙的封闭中,堂屋环抱天井,天晴时从深而小的天井上洒下阳光,形成强烈的明暗反差,面向天井的敞厅因光线的反射变得明亮柔和 。下雨时,雨水顺四周廊屋屋檐留着天井内,正所谓徽人风水观念中的财不外露,四水归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