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图样使用管理办法施行:对人民币不能拒用乱用( 二 )
正确使用人民币 , 要正确看待不同的支付方式 。
如今 , 移动支付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 11月12日 ,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 11月11日当天 , 网联、银联共处理网络支付业务17.79亿笔、金额14820.7亿元 , 同比分别增长35.49%、162.6% , 平均下来相当于全国人民每人下单超过1笔 , 人均网络消费超1000元 , 中国人的购买力再一次刷新了纪录 。
“出门带钱包的时代好像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 ”在北京上班的小张感慨道 , “我的钱包早就‘退休’了 , 手机支付应该是大多数中国人的首选 , 我现在身上一点现金都没有 。 ”不过 , 小张也表示 , 移动支付虽方便 , 但不带现金有时也会面临尴尬 。 “比如说 , 有时去超市 , 想推个购物车 , 但是有些超市的购物车是需要一元钱硬币才能开锁使用的 , 我每次遇到这样的购物车时都不得不通过手机转账的方式与周围的路人换取现金 。 ”小张无奈道 , “甚至有的超市在购物车存放处会设置专门负责换钱的工作人员 。 ”
无现金有时会尴尬 , 而一些只会用现金的人可能面临更多困难 。 家住太阳宫桥附近的李大爷来自江苏苏州 , 他跟随儿子定居在北京已有一年多 。 年逾70的李大爷不会使用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方式 , 一部老年手机只有打电话、发短信的功能 。 李大爷表示 , 他有过用现金在家附近的小菜市场买菜被拒收的经历 。 “大概是去年年底我去菜市置办年货 , 当时带了200元现金 , 摊主不收我的钱 , 说是找不开 。 ”李大爷回忆 , “那会儿摊位前人也多 , 摊主说用手机付钱方便 , 不用找零 , 后来还是周围的年轻人帮我付的 。 ”随着移动支付普及 , 不少老年人遭遇过此类尴尬 。
2018年7月 , 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整治拒收现金的公告》 , 明确指出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 , 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情形外 ,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营业场所标示“无现金”“拒收现金”等或引用其作为宣传标语 , 或者为消费者使用现金设置歧视性条件 。 拒收现金整治颇有成效 。 截至去年年底 , 全国共处理拒收现金行为602起 , 其中 , 558起已全部整改到位 。
“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 是法定的商品交换媒介 ,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 。 ”相关负责人对采访人员说 , “我们虽然鼓励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 , 但不能拒绝人民币现金支付 , 这是法律的底线 。 爱护人民币、维护流通秩序 , 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 ”
有钱也不能任性
正确使用人民币 , 要擦亮眼睛 , 仔细辨别违法违规行为 。
新发布的《办法》与之前相比 , 有多处细微的调整 。
新发布的《办法》中第二条对人民币图样作出定义:央行发行的货币的完整图案或者局部图案 , 而2005年版本的定义是:央行发行的货币(贵金属纪念币除外)的完整图案或主景图案 。 相较于2005年发布的版本 , 新《办法》将人民币图样使用申请的审批权限下放至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 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 , 深圳市中心支行 , 取消初审环节 , 提高审批效率;将贵金属纪念币图样纳入管理 , 扩大管理半径;提出禁止使用人民币图样、可不经许可使用人民币图样的情形 , 细化人民币图样的使用规则;明确检查权和处罚权 , 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管理 。
今后如何使用人民币图样?《办法》第五条规定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其他组织及自然人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反映国内外科学文化成果、宣传爱护人民币和人民币防伪知识、展示人民币设计艺术、促进钱币文化健康发展为目的 , 可以申请使用人民币图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