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钓鲫鱼“七不宜”,看懂了对冬季钓鱼大有好处!( 二 )
5、诱鱼时刻长,不宜勤换窝冬季
因鱼儿处于少游、懒动的“蛰伏”状况,所以喂窝后,即使诱料归于鲜色浓香的上品佳饵能刺激它的嗅觉和视觉,但至少要两个小时,甚至更长一些时刻才会有鱼进窝。这期间,要是钓者按春秋季“鱼找吃”那样20~30分钟就想有鱼讯反响,显着有些急于求成,若再因此就频频换窝,往往会“人走鱼来,人到鱼散。越换越勤,越勤越烦。忽东忽西,两端忙乱。这窝那窝,鱼鳞不见”。
6、浮漂信号弱,不宜等大讯冬季
鲫鱼摄饵咬钩较平常愈加斯文、软弱,所以,即使浮漂与钩、饵、坠的“沉浮力”彻底持平则使钓组反响适当活络,但因它“吃口”实在太怪,哪怕是蚯蚓诱饵传递给漂意图鱼讯咬钩信号,也很少有显着的“上冒”或“下拖”这种表现。所以,钓者不论运用的是立漂仍是星漂,都应重视浮漂的任何弱小反响,精确掌握提竿时刻。若想再等它“大起大落”,往往会十室九空。

文章插图
7、水深重提竿,不宜挑力轻
冬钓的钓点水位,一般都比春秋季深。正是这样,一旦有鱼咬钩,提竿的手腕“挑力”,就应比钓浅水相要“重”,才有掌握获鱼。由于:钓浅水,钩至浮漂这截钓线较短,所以在提竿带线时,线在水层中的切水水阻就很小。故此,即使竿梢上扬的“挑力”较轻,但它快速传动给鱼钩的“上提”穿扎力依然很简单刺进鱼嘴。反之,钓深水,由于至浮漂这截钓线较长,所以在提竿带线时,线子在水层中的切水水阻就很大。此时,要是钓者提竿的手腕“挑力”仍是像钓浅水那样太轻,就减振弛缓冲了这截钓传动给鱼钩的“上提”穿刺力速度和强度,致使鱼钩很不简单刺进鱼嘴而往往会呈现“一顿”这种手感,却难以中鱼。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