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MCU芯片巨头交期普遍拉长,多款产品持续紧缺,5只概念股业绩高速增长( 二 )

  
根据IC Insights数据 , 2021年MCU销售额同比增长23% , 全球市场规模提升至196亿美元 。预计2022年全球市场仍将保持10%的同比增速 , 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15亿美金 。  
汽车“三化”进程不断加速 , 各类汽车半导体需求量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 车规级MCU是一类具有广泛运用场景的车载芯片 , 车规级MCU市场前景广阔 。在基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预期提升的背景给出的乐观预期下 , 方正证券预计中国2025年车规级MCU市场规模达到45.93亿美元 , 2021-2025年复合增速为11.22% 。  
5只MCU芯片概念股业绩高速增长  
数据宝统计 , 截至8月5日收盘 , MCU概念股合计A股市值1.3万亿 。今年以来概念股整体表现疲弱 , 平均跌幅达到14.38% 。复旦微电、龙芯中科、纳思达、英搏尔、中原内配、鼎信通讯等6股逆市上涨 。  
8月5日 , MCU芯片板块出现集体上涨 , 鑫海科技、全志科技涨超10% , 士兰微涨停 。富满微、乐鑫科技、博通集成等涨超8% 。与年内高点相比 , 超半数概念股回撤幅度超20% , 富满微、飞天诚信、飞利信、汇顶科技、乐鑫科技等回撤幅度排在前五位 。从融资客资金流向来看 , 7月以来兆易创新、四维图新、北京君正等3股获融资客加仓超亿元 。  
按照业绩预告数据 , 复旦微电、兆易创新、纳思达、中颖电子、海信视像等5股净利润增速超50% 。复旦微电净利润增速最高 , 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5.1亿元至5.5亿元 , 同比增长162.42%至183% 。  
华润微是中国领先的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能力的半导体企业 , 产品聚焦于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与智能控制领域 。2021年公司建立了0.153微米NVM工艺平台 , 奠定了 MCU 系列化批量开发基础 , 其中32位MCU得到客户批量使用 。  
力源信息于2021年推出首款自主产权、自主设计的ARM Cortex M0+内核32位MCU产品 , 这款产品属于 M0+的中高端产品 。去年公司营收超过百亿元 , 目前自研MCU产品已有两款芯片陆续量产 。  
中颖电子主要专注在现有工控MCU芯片、OLED显示驱动芯片、IIOT芯片及汽车电子芯片的相关技术研发 。在家电MCU及锂电池管理芯片领域处于国内厂家领先地位 , 2021年已在小家电的大型客户端率先量产了32位MCU 。  
龙芯中科近期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 , 汽车芯片方面 , 主要是做了控制用的高可靠MCU芯片 , 第一款已经流片 。  
东软载波拥有工业级高抗干扰微控制器芯片研发平台 。公司在2021年年报提到 , 加大了白色家电、电动工具等核心领域的MCU转产量产 , 对标国际一线芯片供应商 , 进行了国产化替代项目的研发 , 预计在2022年进入大批量产 。(数据宝 梁谦刚)  

海外MCU芯片巨头交期普遍拉长,多款产品持续紧缺,5只概念股业绩高速增长
  
文章插图  
【海外MCU芯片巨头交期普遍拉长,多款产品持续紧缺,5只概念股业绩高速增长】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 , 股市有风险 , 投资需谨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