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大臣陶澍常走鹞子尖古道 。1819年陶澍去四川任川东兵备道,农历十月十一日过鹞子尖,为茶亭捐二两茶银并满怀豪情写了一首七言绝句:“盘旋直上五云高,千里河山一望遥 。我本玉皇香案吏(原注:用东坡旧句),置身莫讶立烟霄 。”同时,陶澍还写了二首答谢送行乡友的诗 。原文如下:
已卯四月十五日蒙恩简放川东兵备道乞假省墓,十月初一日抵里 。旋由辰酉取道赴任临行,亲友饯送盈途,感赋二首:
之一:老辈相逢此故乡,虎贲何秖貌中郎 。离杯数酌长亭外,人影秋山闪夕阳 。
之二:忆别家山十二秋,主恩暂许省松楸 。锦衣不比莱衣乐,莫枉群公笑沐猴 。
1836年,太子少保两江总督陶澍又一次于农历九月二十一日过鹞子尖,并为茶亭捐养田40亩(有碑),并将鹞子尖茶亭改名甘露茶亭 。《资江陶氏族谱》中《奏报皖西阅伍事竣回籍修墓假满回任折子》有详细路程记叙:“奏为恭报微臣顺道回籍修墓…… 。九月初九日江西阅伍,事竣由萍乡水路入湖南界,十九日入安化县境,二十一日抵里,谒祭祖先及臣父母祠墓…… 。修墓事竣,即于十月二十日自籍起程,由资江水路东下 。俟至洞庭南口,或顺帆渡湖或登陆赴鄂……”
四鹞子尖所属古道集茶道、商道和驿道于一体,其畅通至关重要 。故历代安化先民及县署,均全力以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无桥设义渡 。
清嘉庆《安化县志》(周文重主编,又称周志)记叙:麻溪之源出天吴山(今栗林二天河),北朝阳庵(与浮青山隔山相望),西合桐子垇水(今新化县海南溪、沿溪)为黄花溪 。又西经碧岭界,并长连洞、牛田水会洞底,可通竹筏 。经锡塘湾,西得青田水,又得源出孟公岭下丹竹溪之茅坪水自南来注之;又东得上下坪溪,又西得木溪、板溪 。经阿坵塘湾,东合红泥田水,至姜溪潭入资 。可见这一段驿道溪流众多,沟壑纵横,险要之至,故沿途桥渡古迹也多 。柳林亭、缘奇桥、高桥、福星庵、中峰亭、甘露亭、歇凉亭、石马坑、竹林陶氏祠堂、爵公桥、石龙庵、坐子坳、洞市老街、永锡桥、濂溪界茶亭、百步亭、钟灵寺(明崇祯年建)、陶澍祖坟群、尚书第(1836年建)、木溪茶亭、麻霞岭茶亭(明万历年间建)、思贤桥、凉水井、江南古渡口、寺门口等不胜枚举……
清同治《安化县志》载:普济渡(周志作邱家河渡,今其界址碑立在黄花溪)在县北九十里,公置(并船屋一栋,置田种一石);桥塘渡在县北九十里,公置(并置田山);诸义渡(周志作锡塘湾渡 。又《永锡桥志》记载乾隆三十三年,乡先辈陶在德、贺孝大、罗绣程等募修义渡)在县北百里,公置(并船屋一栋,置田亩计种六斗二升);丹竹塘渡(周志作毛茅渡)在县北百十里,公置(并船屋一栋);木溪渡在县北百十里;八亩田渡在县北百十里;阿丘渡在县北百十里(以上一都江南二境);江南渡在县北百二十里,渡船二,公置(并置田亩计种四石余) 。可见,鹞子尖古道上从黄花溪到江南一天门,共有八个渡口,都为公置,即官方所建 。

文章插图
五江南渡是连接南达邵陵北通朗州的最重要古渡口 。在古道众多的渡口中,江南渡是连接南达邵陵北通朗州的最重要古渡口,其历史甚至可追溯到五代时期,那时安化还属梅蛮之地 。嘉靖《安化县志》记载:“资福寺又名渣里寺,五代时僧智运建,宋建炎四年元至元二十八年俱修复,明成化十八年僧本然……重修” 。宋代安化县主簿艾光祖咏江南资福寺诗云:“层滩石激浪花飞,渺渺舟行扣寺扉;宝藏落成真胜事,梵宫伟构益光辉 。林篁环翠封僧舍,堤柳吹绵点客衣;王事勤劳方鞅掌,一声啼鸟为催归 。”
- 这些出名的风水宝地你了解吗
- 阴宅的风水宝地有哪些具体特征呢
- 风水宝地图片 黄泉风水宝地图片
- 赵公庙在赵公山哪里 赵公山风水宝地在哪里
- 阳台看山会是风水宝地吗
- 风水宝地紫藤缠棺图片 紫藤缠棺的风水
- 中国风水宝地在哪些地方 中国最著名的风水宝地
- 九龙抢珠风水宝地 龙脉风水宝地在龙的什么位置
- 湖南风水宝地大全 湖南岳阳楼区开发区风水宝地
- 中国的风水宝地是哪里 合肥是风水宝地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