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库股权冻结 奢侈品电商是个伪命题?( 二 )


此外 , 与寺库合作的各品牌商也同时有各自的品牌官网、微信小程序及实体店面 , 同时国内电商巨头天猫、京东等近年来也纷纷入局 , 抢食蛋糕 , 寺库面临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 “作为最早起步奢侈品电商平台的寺库 , 反而逐步败下阵来 。 加之业务板块不清晰 , 实际运营过程操作不规范 , 导致了寺库逐步陷入‘公域流量’获客难、‘私域流量’变现难的瓶颈 , 而之后进军社交电商领域 , 也让外界对寺库这个品牌定位的认知变得更加不清晰 。 ”梅宇华表示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了解到 , 2018年寺库上线了新业务库店 , 成为又一家进入社交电商领域的电商平台 , 与主打奢侈品交易的寺库商城不同 , 库店的品类以食品生鲜、百货家居、美妆护肤为主 。 在上海寺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内 , 也涉及食品流通、日用百货以及卫生洁具等内容 。
二奢行业痛点难破
疫情下 , 奢侈品目标群体的需求出现收缩 , 但二手奢侈品行业却呈高速发展之态 。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中国闲置高端消费品零售行业研究报告》指出 , 未来闲置高端消费品存量规模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 预估2025年会达到接近4万亿元 。 2020年的闲置高端消费品零售市场在500亿元左右 , 而到2025年这个市场会超过2000亿元 。
但二手奢侈品行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 , 也呈现出“供应链分散、正品鉴定标准执行不统一、市场监管待完善、高端人才不足”等痛点 , 妃鱼创始人兼CEO黄世昌介绍称 。
行业之痛 , 亦是寺库之难 , 寺库难以舍弃的重要板块——二手奢侈品 , 因真假难辨频频遭受消费者质疑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在小红书中看到 , 怀疑在寺库买到假货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
消费者小王表示 , 在寺库购买了一款Dior眼镜 , 但在另一平台鉴定为假货 , 并提供了鉴定结果截图 。 然而在小王投诉维权时 , 却发现需要有国家认可的产品质量报告和鉴定书才能真正证实所购产品为假货 。 然而现实是 , 个人消费者往往无法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鉴定报告 , 因为奢侈品品牌方基本不提供鉴定服务 , 而市面上广为人知的鉴定平台给出的结论实际并不具备法律效力 , 也不是国家认可的鉴定机构 。
经济学家宋清辉也表示 , 二奢市场仍处于一个极其不稳定的状态 , 一是市场流通较为缓慢 , 二是在评估、鉴定等方面存在诸多难题 , 从业者或者电商要想在竞争中抢夺先机 , 短期内并非易事 。
国内闲置奢侈品行业面临着假货横行、从业者鱼龙混杂的窘境 , 也让消费者购买信心不足 , 成为限制其发展的最大瓶颈 。 对此 , 中检集团奢侈品鉴定中心主任曹锐指出 , 中检中奢中心已推出了奢侈品鉴定溯源防伪系统 。 同时 , 中检中奢中心与行业头部商家合作 , 打造中检中奢中心鉴定溯源示范基地 。 针对二手奢侈品行业人才 , 尤其是高水平鉴定人才的匮乏 , 中检中奢中心向社会推出专业奢侈品鉴定培训课程 , 为奢侈品鉴定行业选拔优秀的鉴定师人才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赵述评 蔺雨葳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