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和爱因斯坦同期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

她曾和爱因斯坦同期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
文章图片

数学家朱良璧 。
她曾和爱因斯坦同期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
文章图片

纪念陈建功先生诞辰100周年时的合影 , 前排左二为朱良璧 。
据浙江大学消息 , 浙大数学系教师朱良璧因病医治无效 , 11月20日晚8时在杭州逝世 , 享年108岁 。 朱良璧出生于1913年11月 , 上海金山人 。 曾随浙大西迁辗转 , 在国际顶级四大数学期刊皆发表过论文 , 曾在国际数学顶尖期刊《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发表论文 , 在同一期美国《数学年刊》上发文的 , 还有爱因斯坦、陈省身和西格尔 。 朱良璧也是迄今唯一在《数学年刊》发表过论文的中国女数学家 。
朱良璧是我国已故著名数学家陈建功的妻子 。 多年来 , 朱良璧一直默默耕耘在教学一线 , 从事公共课《高等数学》的教学 , 为学校不同学科培养了大量优秀数学人才 。
1
潜心治学
国际顶级四大数学期刊 , 她都全部发表过论文
翻开浙江大学数学系的老照片 , 不时能见到朱良璧年轻时候的身姿 , 秀美而宁静 。 而修竹一般的身影下 , 则是一片科学报国的赤子情怀——温厚又热忱 , 至纯又强韧 。
从上世纪30年代初一直到50年代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 , 一提起浙江大学数学学科 , 学界会异口同声说道“陈、苏” , 即数学家陈建功和苏步青 。 陈苏学派 , 又称浙大学派 , 在20世纪40年代蜚声中外 , 与当时美国芝加哥学派和意大利罗马学派三足鼎立于国际数学界 。
陈先生和苏先生是爱国主义者 , 早年留学日本时便立下宏志 , 要为我国创办一个具有高水平的数学教学科研结合的基地 。 数学系秉持“严师出高徒” , 课堂缺席者的学号次日会在校刊上“发表”;辅导课上 , 学生轮流做习题 , 做不出就会“挂黑板”;在四年级开设“数学研究”课程 , 是一个学生由单纯学习走向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过渡阶段 , 被誉为“中国有数学讨论班之始” 。
1932年 , 朱良璧考入浙大 , 数学系该年级8月入学注册的总共10位学生;1936年7月 , 朱良璧毕业了 , 该年级能够按学制时间如期毕业的 , 仅6位学生 。 朱良璧不仅稳居其中 , 并且留校任助教 。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 9月杭州告急 , 浙江大学被迫走上西迁之路 。 朱良璧毅然追随学校西迁 , 与数学系风雨同程 。
学术之醇 , 臻于极致 。 1939年9月 , 浙大增设理学院理科研究所数学部 , 亦称数学研究所 , 数学系从此可招收研究生 。 1941年9月 , 数学系由遵义再迁至湄潭南门外朝贺寺 。 当时整个中国货币贬值 , 物价飞涨 , 度日艰难 , 师生吃穿住行都是困难重重 , 但学校教学秩序井然 , 学风甚盛 。 朱良璧就是在这种环境和氛围里 , 考上数学所 , 成了一名研究生 。
1945年 , 朱良璧先生在数学顶尖期刊美国《数学年刊》上发表了《关于傅里叶级数的一般部分和》一文并被刊发在首篇 。 在同一期美国《数学年刊》上发文的 , 还有爱因斯坦、陈省身和西格尔 。 朱良璧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在此期刊上发表过文章的中国女数学家 。
朱良璧是在《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数学新进展》(Inventiones Mathematicae)、《数学学报》(Acta Mathematica)、《美国数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 国际顶级四大数学期刊全部发表过论文的中国科学家 。
2
淡泊名利
没脾气的贤内助 , 全力支持丈夫工作
1943年9月 , 朱良璧与陈建功在湄潭结婚 。 此后的岁月里 , 朱良璧、陈建功用对彼此的真挚感情 , 谱写下两位数学家平常又不凡的婚姻家庭生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