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墨影科技杨一鸣:超级新物种问世,颠覆行业“智”进一步( 三 )


首先 , 类人脑 , 即上文所述的“唯一AI智控中枢”技术 , 它赋予了机器人一体化的控制系统与外观 , 将机器人对任务的拆解、分配效率提高了数十倍 , 也方便工程师及时更换生产预设以及设备操作工具 。
专访墨影科技杨一鸣:超级新物种问世,颠覆行业“智”进一步
文章图片

其次 , 墨影移动机器人在“类人学”标准上重新定义机器人部署方式 , 赋予机器人一体化示教、零代码、秒级部署功能 , 在进行场景应用更换时 , 可以直接预装模块式行业应用智能包 , 一键式导入生产模块 , 让更换过程变得尤为高效 。 而生产商自己的技术人员只需简单培训 , 即可学会如何自主进行移动协作机器人程序更换 , 真正做到简单易用 。
同时 , “类人脑——30+轴控架构”作为当前机器人实现最高可控自由度的架构 , 让移动协作机器人最大程度上实现了人的操作功能;“类人行——微米级多通道智能导航定位”、“类人智——云、边、端一体化千机调度系统”则赋予了机器人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工作定位 , 拆解、完成任务需求的功能 。
这七大技术标准 , 让墨影移动协作机器人具备移动、协作功能 , 颠覆以往认知 , 实现了一台机器人多工位“替人”作业;而极为简单的示教、部署方式让解决方案的交付边际成本为零 。 这一方面可以让生产商更加有效地掌握产线产能 , 满足柔性需求 , 实现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也削弱墨影科技的后续工作任务量 , 让墨影科技有更多余力去专注于智能生产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工作 。
截至目前 , 墨影科技探索了多个行业的应用 , 并提供相应的基于移动协作机器人技术的智能柔性产线解决方案 。 自2020年进入市场以来 , 墨影科技移动协作机器人已经在3C制造、半导体封装、CNC机加工、生物医药等行业得到应用 , 成为多家500强企业的优质合作伙伴 。
基于“超级新物种”创建全新生产机器人业态
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 , 根据当下传统机器人行业的技术水平与研发方向 , 短期内实现机器人完全智能化几乎不可能 。 工厂、家庭、酒店餐厅......机器人有太多的应用空间 , 这也就意味着市场上需要的机器人类型存在太多变化 , 这显然对整个机器人研发制造行业来说就是一个巨大挑战 。
“我们目前的核心技术就是研究如何赋予机器人一定的智能性 。 这里的智能并非指普通人想象中的那种智能 , 而是指如何让没有逻辑判断能力的机器人具备一定这样的能力 。 ”杨一鸣再次谈到 。 他认为 , 世界上存在太多的行业 , 而机器人想要落地应用就必须进行“一对一开发” , 但这显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 在不断的思路转换下 , 墨影科技决定以智能化的MCR移动协作机器人作为撬点 , 研究打造一个平台化的智能系统 。
“我们可以把这个平台型的系统看作是安卓、IOS系统 , 在这个系统上可以装不同的APP , 换句话说就是配置不同的生产逻辑语言 。 ”在这个系统里 , 开发人员可以管理、编辑机器人的思维 , 灵活地配置与生产相关的动作板块 , 将本行业的生产逻辑 , 用该平台的系统语言表达出来 , 最终应用到生产流程之中 。
墨影科技希望通过这个处于中间的系统平台 , 让第三方的开发人员以及不同形态的机械厂商将各自的需求与产品整合在一起 , 解决生产问题的同时也可以持续性地推动系统的成长 , 让这个平台更加完善 , 功能更为齐全 。
变革产线智能升级方式带来的产业链生态变化 , 以及更加开放兼容的研发理念 , 必定会逐步成为中国机器人智能制造行业未来几年里的主流 。 杨一鸣表示:“无论是这个行业、相关投资人还是我们勤奋的研发制造团队 , 大家的愿望就是想把机器人做到更好 , 将中国的智能制造推向更高的位置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