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看见无头人 无头人部落( 三 )


晚上看见无头人 无头人部落

文章插图

据《明史》记载:
“嘉靖三十四年……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 。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 。”
即在公元1556年,华县位于震中地带,距离华县百余公里的乾陵也不能幸免于难 。
关中人口稠密,再加上这场地震发生在午夜时分,熟睡中的人们没有丝毫准备和逃离的时间,“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虽然学者认为《明史上》83万这个数据存在争议,但据保守估计,这一8.25级的大地震仍造成了45万余人的伤亡,关中大地震的毁灭性可见一斑 。
在地震中,黄河、渭河河水泛滥,侵袭农田,秦岭、华山震动不止,山崩地裂的现象随处可见,很多古建筑也在此次地震中遭遇了不可估量的毁坏,那乾陵呢?
因而有专家推测:在地震中,石像极有可能因为地动山摇发生了倾倒,而石像的脖颈不仅为沉重的头像提供支撑力,还是头部与身体的连接处,在摔倒时断裂的可能性极大,又因为乾陵依山而建,所处地势较高,摔断的头像会沿地势向四周滚落 。
不仅如此,附近的陵寝也遭到了破坏,陵园内的石像、石马毁坏的部分也恰好都是头部,这个从侧面支持了“石像头部缺失可能是由一场剧烈的地质活动造成的”这一观点 。
晚上看见无头人 无头人部落

文章插图

至于为何断裂多发生在颈部处,在详细观察过石像的材质后,我们就会发现其易碎之处 。
天然形成的石头中,会因各种原因,积累出多样的层次感,它们作为原始石料时,受地壳层层压力紧紧地挤压在一起,呈现一种紧密的状态,即使是被外力捶打、雕刻,也“浑然一体” 。
当然,我们可以通过石像表面上的线条辨认出它们的分层,但是,当石料经受地震这种远超人力因素的外力时,它就会有断裂的可能性 。
而众多石像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原始石料存在“石瑕”的问题,石料的纹理赋予石刻工艺品美感的同时,也增加了它的脆弱性 。
晚上看见无头人 无头人部落

文章插图

(图为网络素材)
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地震将六十一座石像的头部通通震掉,这也太过于巧合,所以,专家们还提出了一个合理推测:
六十一尊石像或多或少受到了关中大地震的破坏性影响,其中,头部受损的石像数量占绝大多数,此外,朝代末期的兵戈混乱也可能加剧石像的损坏 。
这一推测便使得无头石像的存在合理起来 。
晚上看见无头人 无头人部落

文章插图

那六十一蕃臣像又是如何变成了今天这副样子呢?
在1906年,一位叫足立喜六的日本学者来西安任教,在闲暇时间,他对周边的历史遗迹进行了考察和测绘,返回日本后,他根据收集结果写就了《长安史迹研究》一书 。
书中提到,他发现仍有二十余尊石像倒在地上,三十余尊 。
石像端正站立着,这说明,大地震后,有人发现了这些石像的异样,将部分倒下的石像竖立起来 。
就这样,六十一尊蕃臣像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样子,它的布局也与众不同:东边二十九尊,西边三十二尊,好似没有完全遵照中国古代建筑中重要的对称原则 。
但出乎意料的是,在后续的发掘工作中,乾县文管处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三块尚未完工的石料毛坯,体积大小与六十一尊蕃臣像相似,或许这就是那完美对称中缺失的遗憾 。
再后来,乾县地区又发现了一颗雕刻有13个鞭子的头像,工作人员将其与余下的六十尊石像一一对应,也为“回归”的头像找到了最初的身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