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CEO张勇爆出当年做“双11”的内幕( 二 )


简单跟大家回顾一下,从阿里巴巴1999年创立以后,当时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马云到很多地方去跟大家讲互联网,这时候听的人都是似信非信,好像有那么回事,真的相信很不容易,因为什么?还没有发生 。当时我们开始创业的时候做的第一件事情,看到了互联网到达中国以后,带来一个优势是透明度,互联网是透明的,我们能够通过互联网把中国的中小企业,要出口的企业,中国有4千万的中小企业,很多企业都是出口型的企业,把他们的商品、产品放到互联网上,让全球要购买中国商品的采购者能够到网站上来寻找合适的商品,能够形成相遇在阿里巴巴,在阿里巴巴相会,使得买卖双方在这中间形成联系,形成贸易关系 。
很快到2003年,当时B2B的业务方兴未艾,我们看到另外一个机会——电子商务,或者对消费者零售市场的电子商务的机会 。当时eBay在中国是如日中天 。我们一直有一句话说,90%的市场份额是多大的市场份额,2016年阿里巴巴平台的整个电商的零售市场的规模到达了37000亿,今年肯定又将到达新的高度 。当时的市场是一个刚刚开始,是一个零头的数字,但是已经有非常强劲的对手,市场的参与者,已经做得很好参与到这个市场,如果只是看到90%的市场份额已经被占有了,很难下决心冲进去,因为看到了未来,看到这个市场,比2003年几千几万倍的增加,我们才义无反顾,就是大家看到的淘宝、天猫,才有了今天的发展 。
到了2009年的时候,我们有很多的讨论,讨论云 。今天谈云很自然的事情,每个人都觉得云计算、大数据很重要,特别是在中国进入到数字经济的时代,所有人都认为,不论是哪个产业,制造产业、服务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所有人都是高度共识,数字是所有商业的血液,计算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引擎,石油和引擎这两个的共识,大家无论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大家的共识是一样的 。2009年的时候,我们内部也有讨论,是不是应该做云?正因为我们对未来有这样的一种畅想,所以我们才义无反顾进入到云的持续的投入,我们持续投入到今年是第8年,我们还在继续投入,我们也非常高兴看到,整个云的生态,在中国飞速建立起来,不仅如今大数据驱动的理念成为了社会的共识 。
一年多以前,我们又提出了五新的思考——新零售、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和新制造,也是现在的时点面向未来畅想,未来的发展是怎么样的 。零售不应该有线上和线下之分,应该只有数据驱动和非数据驱动之分,金融也是这样,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什么是传统金融,没有这样的差别,最终都是有没有拥抱数字技术的金融企业和服务;同样,未来的新制造一定是面对终端的消费者,无论中间有多少环节,最终一定是由市场来驱动,由对消费者的洞察驱动,这才能够面向未来,升级制造、升级产品设计、升级产品供给,升级渠道关系,能够建立一个崭新的面向消费者驱动的C2B的大的愿景 。
数据今天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能源资产,为什么?因为,传统的能源水电煤是越用越少的,我们消耗了就发生了化学反应变成了另外一种介质,唯独数据是非常奇特的,数据是越用越多的,数据不用才是最浪费的,我一直说,一个企业有很多数据,我有多少数据这不重要,重要的有没有用好这些数据,数据有没有变成你的生产力,有没有促进生产关系的发展,变成一种新的生产力,不然数据只是占用了存储,只来带来了更大的成本中心 。数据只有被广泛使用,用在销售、用在营销、用在制造、用在设计各个领域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所有的这些最终都到技术的创新为前提,并且是技术的创新和商业创新不断的发生新的化学反应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