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乐对采访人员表示 , 现阶段元宇宙到底如何实现 , 还完全不明确 , 现有各方面技术条件都还在“像素级”状态中 , 部分书籍和网课本来就是雾里看花且动辄误导大众 。
《人民日报》更是发表评论称 , 我们离元宇宙的世界有多远?这个问题可能短期内不会有答案 , 但各类打着元宇宙旗号的套路与骗局已经有滋生的苗头 。 一些知识付费项目把元宇宙包装成一夜暴富的机会 , 声称“未来只有元宇宙这一条路” , 以贩卖焦虑的方式借机敛财 。 一些人言必称元宇宙 , 没有任何与之相关的实体内容却热衷于抢注各种相关商标 , 挖空心思从元宇宙概念中分得一杯“流量羹” 。
张书乐提醒道:“目前在元宇宙实践不充分的前提下 , 加上元宇宙目前有较高技术门槛 , 普通消费者学习了也无用武之地 , 因此培训机构和专家是否专业 ,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并非选择题 。 而对相关从业者和企业来说 , 也是从元宇宙概念中选择属于自己的合适赛道 , 也无须此类普及性质的培训和专家指导 。 ”
“对待新鲜事物 , 保持好奇和探索的同时 , 也要保留一份审慎和理性 。 即便元宇宙有可能成为真实世界的延伸与拓展 , 潜在的机遇和可能带来的变革值得期待 , 每个人仍需理性看待当前的元宇宙热潮 , 警惕任何以科技和未来为名义的忽悠 。 ”《人民日报》评论称 。
知识付费供非所需
2016年被定义为知识付费元年 , 2017年知识付费浪潮来袭 , 此领域从“四国之战”到群雄逐鹿 , 市场发展态势迅猛 。
人们更新知识与技能的积极性日趋提高 , 终身学习、通识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 , 尤其是面对信息爆炸带来的困惑 , 权威专业人士的针对性解答被认为是突围利器 。 罗振宇、吴晓波、李笑来等人也正因如此 , 从所谓的知识分子摇身一变成了炙手可热的知识网红 。
不过 , 知识付费经过数年发展 , 出现了内容同质化、服务与需求错位、价格与价值背离等问题 。 由于付费内容质量不能预判 , 购买后也很难短期内判断付费产品质量 , 这就给劣质产品打开了营销空间 。 比如 , 过度包装、依靠名人或者网红大肆宣传等 , 将知识付费变成一种诱导性消费 , 产品本身却缺乏质量保障 。
采访人员发现 , 在各大知识付费平台上 , 类似于元宇宙课程 , 利用名人宣传、存在大量同质化、低质化的内容 。 很多消费者表示 , 发现课程并非自己想要的 , 课程内容在互联网上随处可见 。 为何这类没有实质价值的课程 , 还可以被打上知识付费的标签?
【知识付费平台蹭元宇宙热点:解惑还是敛财?】张书乐表示 , 知识付费平台肯定有义务对课程的水准、专家的资质进行准入审核 , 并在课程进行和结束过程中进行动态管理 , 确保消费者权益 。 但类似元宇宙这种没有定论、可以大面积自定义的领域 , 其内容审核上确实有难度和有漏洞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