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重构业务流程 提升服务质效( 二 )

  
数字化转型是一场触及金融业经营范式的深刻变革 。数字技术在带来行业嬗变的同时 , 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不足也日益凸显 。较为突出的 , 目前 , 商业银行依托手机支付在狭义的平台经济和零售金融方面做得较好 , 而在通用软件、公司金融服务方面存在明显短板等 。  
手机银行等银行APP用户体验不佳 , 是较为普遍的一个问题 。从各家银行半年报披露的情况来看 , 银行APP月活数据普遍不佳 。如一家银行半年报显示 , 其手机银行、阳光惠生活与云缴费三大APP累计用户同比增长42.07% , 但与去年年末相比 , 三大APP的月活均明显下滑 , 分别下滑14.71%、21.04%、45.68% 。  
中国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马龙认为 , 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要求传统的商业银行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组织的状态、运营状态、服务方式以及对外发展、对内共生的新模式 , 涉及一家商业银行从组织到经营、服务、运营以至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深刻变革 , 不仅是简单用科技手段建设系统产品就能满足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要求 。  
业内专家指出 ,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 , 商业银行数字化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 但整体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 , 商业银行面临从战略到执行、成本投入、业务与科技的协同以及员工数字化工具运用能力培养等多方面挑战 。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认为 , 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 , 银行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从技术层面来看 , 一方面是基础数据跟踪处理能力跟不上 。银行内部沉睡数据较多 , 对数据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达不到数字化要求 。企业级整合力度还有所欠缺 , 数据要素的价值未能真正发挥 。另一方面是前沿技术探索相对滞后 。许多银行手机APP应用的评分都明显低于互联网企业平台 , 卡顿、断点甚至页面设计不符合习惯等问题较为普遍 , 技术能力不足已经影响到用户体验 。  
机构激励约束机制也需要同步优化 。由于业务数字化实际上压缩了上下层级 , 打破了横向产品部门、业务部门、管理部门之间的界限 , 存在一些岗位角色的挑战 。另外 , 在传统商业银行员工构成中 , 具有数字化专业背景的人才占比不高 , 具有数字化经营经验的相对更少 , 队伍结构也亟须调整 。而在现实中 , 传统商业银行对数字化人才的能力要求和画像还不够清晰 。大型商业银行近年来加大了对科技人才的招聘和引入 , 但整体人才缺口还是较大 。  
“金融机构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方针 , 通盘考虑 , 从重构底层逻辑、完善顶层设计和夯实技术能力等多方面入手 , 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伟认为 , 金融机构要抢占数字化转型先机 , 关键在于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 以用户为中心 , 重构底层业务逻辑;以战略为先导 , 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以投入为驱动 , 夯实数字技术能力 。  
还有业内专家指出 , 当前不少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还停留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AI客服机器人等客户与银行的交互方式层面 , 业务的底层逻辑及产品服务模式都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金融机构数字化发展战略和定位存在趋同 , 各金融机构利用数字化技术在产品服务层面相似度高 , 业务同质化严重情况也有待改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