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蝉的诗句及作者关于知了的诗句 关于蝉的诗句还有啥( 三 )

  
接下来五六两句,纯用比体 。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 。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 。蝉如此,我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 。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遥深 。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虽在将近结束之时,还是力有余劲 。第七句再接再厉,仍用比体 。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这句诗人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 。然而正如战国时楚敢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那一个来替诗人雪冤呢?卿须怜我我怜卿,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 。末句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浑然一体了 。  
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  
----------------------------------------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诗文解释】  
你栖息在树的高枝上,餐风饮露,本来就难以饱腹,何必哀婉地发出恨怨之声?这一切其实都是徒劳的 。由于彻夜鸣叫,到五更时已精疲力竭,可是那碧树依然如故,毫无表情 。我官职卑微,像桃木偶那样四处漂泊,而故乡的田园却已荒芜 。烦请你用鸣叫之声给我敲响警钟,我的家境同样贫寒而又凄清 。  
【词语解释】  
以:因 。  
高:栖于高处 。  
恨费声:因恨而连声嘶鸣 。  
疏欲断:指蝉声稀疏,将欲停止 。  
薄宦:官职卑微 。  
芜:荒草 。  
君:指蝉 。  
清:清贫,清高 。  
【诗文赏析】  
栖于高树之蝉吸风引露,饥而难饱,日夜哀鸣,然而碧树无情,仍然清翠依旧;诗人身为小宦,四处漂泊,想来故园一定已经荒芜了,乡思难熬,可是蝉却无情,依然鸣叫不停 。  
蝉声的断疏与树叶的清翠作者的思乡与蝉的鸣叫本无关联,但在诗人笔下,蝉与树都被赋予了情感,咏物与抒情密切地结合了起来,而且「错综细腻」,寓意更深:诗中的「蝉」难道不就是作者的影子吗?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