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涂鸦智能:在没有边界的征程中,坚信物联网智能设备会在未来成为一种默认存在( 二 )


“在这个维度上 , 涂鸦没有任何边界 , 可以全力帮助对方把他们想要做的东西做出来 。 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我们是从需求倒着看的 。 哪些地方的需求出来 , 或者有人判断、看好这个需求能够出来 , 我们就会投入孵化这个市场 。 ”
但这个过程并非能够轻易一蹴而就 。 在全球化扩张的道路上 , 杨懿也指出 , 任何企业一定要尽可能选择跟自己事业匹配的合作伙伴 , Google 则是一家已经被证明全球化做得非常充分、非常成熟的企业 , 并且恰恰也是一家非常开放的企业 。 涂鸦和 Google 在很多方面都有非常高的契合度 , 包括对 IoT 的认知、对未来技术怎样改变人类生活的共识 。 再加上双方都较为开放 , 愿意把自己做的东西都向彼此开放出来、能够互换 。 因此 , 从与 Google 的合作中 , 涂鸦的出海历程中也获得了很多收获 , 并且也在互相磨合出一些新的东西 。
他表示 , “就怎样利用好 Google 的渠道和生态来说 , 涂鸦的第一个本能可能会是要足够开放 , 但凡没有对立的东西都可以展开协作、寻找一加一大于二的地方 。 涂鸦和 Google 合作的核心其实是技术 。 我们大概是最早的一批做 Google Home 平台的公司 。 从 2016 年刚开放到现在 , 涂鸦平台上的所有产品、所有开发者已不需要再做任何代码开发 , 光靠平台的一个虚拟软件按键就能够打开 Google Home 的功能 。 现在 , 我们已经把双方的技术完全整合 , 使其直接变成双方客户能够完全获取的一种技术成果 , 这是我们做的第一件事 。
第二件事就是 , 我们双方也还在不断探索在这样的技术整合情况下 , 还会拥有哪些新的可能或者新领域的客群从中产生 。 比如 Google Home 在不断增加新语言的支持 , 如印地语、阿拉伯语等等 。 在这些新语种成熟以后 , 涂鸦会是第一批完成功能上线的合作伙伴 。 我们也将一块开拓新的、以前不能覆盖的客群 。
最后 , 到现在我们都同和 Google 在 CSA 联盟一起探索未来怎样创建一个更大的 , 并且不仅限于我们两家同时又能覆盖整个 IoT 行业的更加完整、更加稳定、更具可持续发展以及更安全通用的技术标准 。 ”
并不仅仅是指向 “元宇宙” 的未来
现阶段 , “元宇宙” 正在愈发成为社会各界对未来畅想中的一种主要缩影 。 作为连接现实空间与网络世界的重要桥梁 , 物联网技术自然也为元宇宙的落地提供了更多可能 。 随着 “元宇宙” 概念的不断发酵 , 这一领域显然也在面临着更多的承载 。
杨懿坦言 , “元宇宙” 话题确实很热 , 很好地匹配了物联网行业中各方不断跨界的现状 。 然而 , 这种趋势却并不会太多的影响到涂鸦的发展定位 , 它仍在保持着足够的理性和冷静 。 “涂鸦自己不是一家做 IP 或者产生内容的相关公司 , 所以 , 虽然涂鸦有很多客户是和元宇宙中的某些行业相关 , 但我们没有直接去做更多的内容 。
另外 , 元宇宙跟真实世界连接的时候可能会使用某些设备产生连接 。 这些连接的本质其实是让设备能够形成互连互通的体系 , 跟元宇宙产生数据层、应用层、交互层的关联 。 涂鸦现在提供的也是通用的物联网基座 。 即 , 将任何可能被应用到元宇宙的设备的底层数据层都通用化、标准化 , 然后让那些可以做元宇宙应用的公司把这些设备变成元宇宙和真实世界连接的纽带 。 通过对涂鸦的这些核心工作的锤炼 , 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内容为其他的参与者或者创造者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 。 ”
当然 , 把时间的尺度继续推向更大的层面 , “元宇宙” 却也并不代表着物联网行业的全部 。 就涂鸦的未来发展而言 , 杨懿强调称 , “首先 , 我会想起创立涂鸦的初衷——相信 IoT 会是未来互联网的核心部分 , 其中会有非常多的从业者存在 , 会像现在的互联网从业者一样 , 数千万家公司都能够从中涌现 。 涂鸦希望提供给大家的是一个非常易用的技术基础 , 能够让从业者的技术门槛降低下来 。 所以 , 我们想要创造的是一个全球化的易用、通用的 IoT 开发平台 , 这是我们的出发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