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恐龙化石丨亿年前这种恐龙,为何被命名为“鸟”?

揭秘恐龙化石丨亿年前这种恐龙,为何被命名为“鸟”?
文章图片

在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的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内 , 存放着一块名为“中华龙鸟”的化石 。 然而 , 这块名为“鸟”的化石 , 却并非鸟类 , 而是一种生活在亿年前的恐龙 。 它为何被命名为“鸟”?后来又是如何“验明正身”的?
这块中华龙鸟化石长约70厘米 , 宽约50厘米 , 化石上的动物既像小型的恐龙 , 又像一只准备飞翔的鸟 。 它的头骨低而长、脑颅很小 , 前肢短壮 , 后肢和尾巴长 , 牙齿呈锯齿状 。 最为奇特的是 , 它的身上披有“羽毛” , 与常人印象中的恐龙十分不同 。
揭秘恐龙化石丨亿年前这种恐龙,为何被命名为“鸟”?
文章图片

图为中华龙鸟化石 。 (新华社采访人员 赵洪南 摄)
“这块中华龙鸟化石最初发现时 , 曾被专家认为是原始的鸟类而得名 。 ”辽宁省朝阳市文化研究学者雷广臻说 , 1996年 , 全身披覆着原始绒毛的中华龙鸟化石发现于朝阳北票市四合屯村 。 后来 , 这块化石辗转到了时任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的手中 。 季强和他的同事分析了化石上的“原始羽毛”及化石似鸟类的特点 , 将其命名为“中华龙鸟” 。 这一发现和命名很快轰动了古生物界 。
中华龙鸟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遍布全身的丝状绒毛 , 这也是最初将它命名为“中华龙鸟”的原因之一 。 但是 , 随着越来越多带有“羽毛”的非鸟类恐龙被发现 , “羽毛”显然并不能作为区别鸟类和非鸟类恐龙的依据 。 随着对中华龙鸟的深入研究 , 科学家利用系统发育学的方法 , 确定中华龙鸟是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 , 是美颌龙的一种 。
揭秘恐龙化石丨亿年前这种恐龙,为何被命名为“鸟”?
文章图片

图为中华龙鸟复原图 。 (受访者供图)
【揭秘恐龙化石丨亿年前这种恐龙,为何被命名为“鸟”?】古生物学家还对中华龙鸟身上似毛表皮衍生物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 一些人认为它可能是一种表明性别的“装饰物”;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是一种保温装置 , 并由此推论 , 中华龙鸟身上的似毛表皮衍生物表明 , 小型的恐龙有可能是温血动物 , 也就是恒温动物 。
“1996年以前 , 博物馆、科普书上的恐龙复原像身上一般只有鳞片 , 因为人们没在恐龙化石上找到从鳞片到羽毛的过渡形态 , 或者羽毛 。 ”雷广臻说 , 可以说 , 中国带“羽毛”恐龙化石的发现 , 有力推动了鸟类起源的研究 。 中华龙鸟生活在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 , 它的发现对于鸟类来源于小型兽脚类恐龙是一个有力的支撑 , 中华龙鸟等重要化石的发现为处理争辩已久、悬而未决的鸟类来源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
文字/视频采访人员:赵洪南、武江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