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吃过熊猫吗?历史上大熊猫曾与华南虎长期共存过( 四 )
大熊猫化石分布图
时间往后推移 , 华夏大陆进入了一个寒冷期 , 时间节点大约是公元初到600年 , 由于气候变化 , 北方竹子减少 , 大熊猫也逐渐南迁 。
在隋唐至北宋时期 , 在西安到江南一带 , 还是有大熊猫生存的 。 在600-1000年间 , 整个华夏大陆还是比较温暖的 , 大熊猫的分布区域并没有缩小多少 , 直到明清之际 , 又一个寒冷期的到来 , 使得大熊猫的分布区域进一步缩小至西南地区和一些亚热带山地中 。
从《归州志》等一些古籍和地方志等文献里面我们不难看出 , 大熊猫的栖息地一直缩小 , 甚至在16-19世纪这段时间里面 , 西南、华南、华中、华东等地带还是有大熊猫分布的 , 在这之后 , 我国除西南、甘肃等适合大熊猫生活的区域之外 , 其他地方的熊猫几乎绝迹了 。
而后来华南虎被当成害兽 , 遭到了大规模的杀害 , 变成了人们圈养起来的物种 , 熊猫与老虎在自然条件下已无重叠 。
老虎、大熊猫的习性分析说来也奇怪 , 既然大熊猫与华南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大部分的生境是重合的 , 但为什么与东北虎捕食熊这种事很多记载不同 , 从古至今甚至没有听过老虎捕食过熊猫 , 或者熊猫杀死过老虎呢?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 , 关于老虎的画作很多 , 但是关于大熊猫的画作却很少 , 按理说我国古代绘画水平如此高超 , 在某些朝代大熊猫又是瑞兽的象征 , 不可能没有留下画作吧?其实这都源自于老虎与熊猫的习性不同 。
以虎为主题的画作
老虎虽然是大自然里面的顶级捕食者 , 不过它是森林系统下的捕食者 , 且独居 , 常以伏击的方式捕获猎物 , 这就意味着老虎的性格十分谨慎 , 不会像开阔地带的狼群那样追逐食物 , 甚至可以说不太愿意冒险 。
但老虎归根结底还是捕食者 , 需要不断进食补充自身的能量 , 这就使得老虎必然要经常在生境中走动 , 以便寻找猎物 , 而这些猎物就包括牲畜 , 甚至是人类 。
大熊猫虽然保留着熊的外表 , 同时具备食肉动物的消化系统及战斗系统 , 但是自从它食性转变为以竹子为主之后 , 就变成了一种很“懒”又“胆小”的生物 , 被称为“竹林隐士” , 由于大熊猫对竹子热量的吸收率远比食肉的低 , 以至于它们一方面需要大量进食 , 另一方面又需要减少消耗 , 开源节流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大熊猫一天不是在吃就是在睡觉 , 很少外出活动 。
因为要吃饭和睡觉 , 在林间“闲逛”的次数就少了很多 , 遇上人类、老虎的概率自然也就不大了 。
另一方面 , 大熊猫虽然不好战 , 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 野生的大熊猫警觉性很高 , 也正是因为这样 , 在进入近现代之后 , 直到1869年法国生物学家戴维才在雅安境内发现它们 , 此前世界对熊猫一无所知 。
它善于爬树 , 通常会爬树侦察情况 , 当它发觉到有危险靠近时 , 会本能地逃离 , 遇到危险会立刻爬到树上 , 甚至直接在树上睡觉 。 老虎虽然会爬树 , 但相对于熊猫来说还是差了一点点 , 加之老虎谨慎的性格也不太愿意与战斗力强悍的成年熊猫作过多的纠缠 。
大熊猫、老虎的战力分析大熊猫在历史上与老虎的分布区域有重合 , 但是没有任何资料能够说明老虎捕食过它 , 也没有任何资料说明熊猫能杀死老虎 , 因此目前我们只能从理论去分析 。
大熊猫外号“食铁兽” , 它的咬力不俗 , 一只117.5千克的大熊猫 , 其犬齿咬力能够达到1815.9牛顿左右 , 约等于185.3千克 , 咬力商为141.8 , 同为熊科的棕熊 , 251.2千克的体重 , 咬力在1894.9牛顿 , 咬力商为90.3 , 而177.8千克的老虎 , 犬齿咬力为2164.7牛顿 , 咬力商为129.1 。
在野生动物里面 , 除了咬力之外 , 身高体重同样是战力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 成年大熊猫体长1.2-1.9米 , 肩高0.6-0.9米 , 平均体重为100-115千克 , 较大雄性个体能够达到160千克以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