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是小心眼?你被电视剧骗了!历史上的周瑜胸怀大着呢( 二 )

二、年少有为 , 两次大战 , 奠定其功高地位

自从孙坚离世之后 , 孙策便带领家眷投奔了袁术 , 而他的旧部 , 自然也就尽归袁术 。 但他心里总是想报父仇 , 不甘屈于人下 。 终于在一次袁术的松懈下 , 孙策带领旧部打算收复江东山河 , 在路上 , 他不仅招募了几千兵马 , 更是重逢了挚友——周瑜 。

“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 , 瑜往省之 。 会策将东渡 , 到历阳 , 驰书报瑜 , 瑜将兵迎策 。 策大喜曰:“吾得卿 , 谐也 。 ”遂从攻横江、当利 , 皆拔之 。

周瑜得知孙策已经下决心要做一番大事 , 便觉得自己一身抱负 , 终于有所归属 , 便修书一封告诉了孙策 。 孙策甚喜 , 对他的评价也十分之高 , 他认为只要得到了周瑜的协助 , 大事必然可成 。 孙策没看错人 , 有了周瑜的帮助 , 军队果然所向披靡 , 先后击退了江乘、曲阿 , 一鼓作气平定了江东附近的大小郡 , 为江东版图立下不世之功 。 那时 , 他才21岁 , 彻底平定江东之后 , 周瑜被孙策拜为水师大都督 , 而这个职位在东吴历史上 , 也只有三个人担任过 。 分别是周瑜、鲁肃和陆逊 。 那时 , 他才24岁 。

第一次统领军队 , 必安立下不世之功 , 得到了孙策的器重 。 孙策死前 , 曾把孙权托付给他 , 还嘱咐孙权:

外事不决问周瑜 。

可见其地位深重 , 而他真正开始意气风发 , 却是在另一场战争之中 , 就是历史上少数“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 。

赤壁之战前夕 , 真正的历史比书本上描述的 , 要更加恐怖 。 孙权那时人力3万左右 , 刘备人力不到2万 , 而曹操有23万的大军 , 个个身经百战 , 尤其是收了刘琮的十万水军之后 , 更是如虎添翼 , 志得意满 。 这场战争的胜负 , 明眼人都能明白 , 即便是孙刘联盟 , 也完全不是曹操的对手 。

而孙刘联军能够侥幸取得胜利 , 是真正占尽了天时地利和人和 。 而且 , 很多人认为这场大战的最大功臣是诸葛亮 , 但其实 , 周瑜才是一直主张攻打曹操的人 , 在这一点上 , 周瑜的反应要比诸葛亮更加强烈 。

当时曹操率军前来 , 东吴旧部 , 尤其是以几个文人为代表 , 不是主张投降就是避而远之 , 只有周瑜主张负隅反抗 , 和刘备联手 , 共击曹军 , 这句话算是说到了孙权的心窝子里 。 有了周瑜的支持 , 才有了后来的孙刘联盟 。 而这场战争真正获胜的契机 , 其实是周瑜打黄盖 , 一场自编自导的苦肉计 。 曹操生性多疑 , 这次居然信以为真 , 这是人和 。 铁索连烧漫天 , 曹操已经失了先机 , 加上孙刘联军的一鼓作气 , 才侥幸取得了这场胜利 , 论军功 , 周瑜应该在诸葛亮之上 。

三、任职期间 , 气度恢弘 , 和老将程普交好

在东吴军队之中 , 周瑜虽然与孙策交好 , 但是始终是后来之人 , 想要树立威信 , 就免不得与孙坚的旧部有磨合 。 而在孙坚旧部之中 , 就有一个老将和周瑜不对付 , 这个老将就是人称“程公”的程普将军 。

程普在军中人缘极好 , 很有威信 , 又是孙坚的旧部 , 按辈分来讲 , 孙策和孙权都要叫声叔父 , 孙策能够从袁术大军中离开 , 并迅速收复旧部势力 , 是程普立下了汗马功劳 , 算是从龙之功 。

即便孙策过世 , 孙权仍然十分敬重这位老将军 , 并不断提拔他 , 在赤壁之战的时候 , 周瑜是右都督 , 而程普就是左都督 , 可见此人智谋也是有的 。 但在《江表传中》记载:

程普颇以己年长之故 , 数次侮辱周瑜 。 周瑜折节容下 , 始终不与程普计较 。 程普后来敬服周瑜而愈加亲重 , 更向人说:“与周公瑾交 , 若饮醇醪 , 不觉自醉 。 ”

他却因为自己是从龙之臣 , 年岁又长 , 便瞧不起周瑜 , 甚至一度辱骂他 , 每次都是周瑜主动示好 , 才缓解了二人的关系 。 最后也是周瑜感动了程普 , 二人才罢手言和 , 成为了莫逆之交 , 一致对敌 , 也留下了“气度恢弘”的好名声 。 因此 , 历史上的周瑜 , 真的不是胸怀狭窄之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