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宾阳思陇镇风水宝地 广西忻城思练风水宝地( 二 )


53岁的蓝月凤在聚福新城小区当保洁员 , 她说:“我负责小区5栋楼的环境卫生 , 工作难度不大 , 又不被风吹日晒 , 就当锻炼身体了 。”言语里流露着对这份工作的满意 。
“门口务工真好 , 兼顾庄稼老小;转移就业一人 , 实现全家脱贫 。”这句群众自编的顺口溜 , 生动地总结了忻城县在转移就业方面 , 实施“三个一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公益岗位安置一批 , 在企业、社区 , 以及教育、交通、环卫等部门设立公益性岗位 , 安排搬迁户610人就业;技能培训输出一批 , 对搬迁人员进行家政服务、林果种植等技术培训1530人 , 就业912人;扶贫车间吸纳一批 , 在全县11个易地搬迁安置区建立“扶贫车间”8个 , 吸纳搬迁劳动力352人 , 人均月收入1500元以上 。
打好感情牌 让“外乡人”融进来
【广西宾阳思陇镇风水宝地 广西忻城思练风水宝地】刚搬迁到城南新区时 , 遂意乡弄江村的蓝桂清老人因住不惯 , 三天两头跑回老家 。问他原因 , 他说:“人生地不熟的 , 总觉得自己是外乡人 。”
为解决搬迁群众社区融入“难”、感情融和“慢”等问题 , 忻城县大打感情牌 , 在治理上下功夫 , 帮助搬迁群众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 , 让他们住进新房子、融入新环境 。
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模式 , 建立“四个一”管理机制 , 即织密一张网 , 在扶贫搬迁安置区成立党支部 , 采取“党支部+管委会+楼栋长+居民”的管理模式 , 发挥支部堡垒作用 , 以党建促发展、以党员聚民心 , 不断强化安置点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成立一支巡逻队 , 由辖区派出所牵头 , 村社区治安员和安置点楼栋长参与 , 每天在小区内开展治安巡逻 , 维护小区治安环境;建立一套制度 , 制定完善的安置点居民公约、门前三包等制度 , 引导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打造一个服务中心 , 落实工作人员对安置点进行高效管理 , 提供优质的“一站式”便民服务 。
多种举措丰富文化生活 , 促进易地搬迁群众相互了解和认识 , 增强邻里和谐 。去年5月 , 忻城县在城南社区组建业余文艺队 , 并安排室内排练场所 , 配备音箱和演出道具;去年9月 , 忻城县在城南新区举办“山歌传政策颂党恩”扶贫宣传活动 , 特邀广西歌王“武宣婆”郭秀莲与忻城山歌手同台演唱 。今年4月 , 疫情好转后 , 城南社区管委会按照群众需求聘请广场舞、民族舞专业老师进行现场培训 , 65名搬迁群众参加培训 。如今 , 城南社区又组建了舞蹈、乐器、山歌等文艺队伍 , 有100多人参加 。每当夜幕降临 , 城南社区聚福新城小区大门外跳广场舞、唱卡拉OK的群众越来越多 , 上至古稀之年的老人 , 下至风华正茂的后生都乐此不疲 , 悠悠忘返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