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保温杯”遭央视曝光,热水进“毒水”出,很多家长还在购买( 二 )



保温杯之所以具有保持温度不易变化的效果 , 是因为其制作结构中运用了物理原理 。


热能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 这一现象我们称之为“热传递” 。
而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 。


其中 , 热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之间;热辐射是热能从温度高的物体隔空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热对流主要发生在流体之间 。

真空不传递热量 , 而保温杯的杯体夹层采用了真空技术 , 可以防止热能通过杯体传导;保温杯的内胆镀银 , 形成一层隔热网 , 可以防止热辐射;而保温杯的杯盖密封严实 , 瓶口较小 , 也就有效地阻止了热对流 。

有了这三层保护 , 使保温杯能在一定时间内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 高质量的保温杯在内胆结构、杯体的密封程度、材质等方面都必须要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 否则不仅不能发挥保温效果 , 还会释放有害物质 , 危害人体健康 。
警惕“夺命”保温杯保温杯的内胆是不锈钢材料 , 而不锈钢材料种类有很多 ,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201、304、316三种不锈钢材质 。
其中 , 304不锈钢是国际公认首选的食品级不锈钢材质 , 防锈、耐腐蚀、绿色环保 。

316不锈钢品质优于304 , 耐腐蚀加强 , 不过因其价格比较昂贵 , 比较少用于日常生活用品 , 大多运用在医疗或重工业设备中 。
而201不锈钢耐腐蚀性不够、锰含量过高 , 锰摄入过多对人体有害 , 主要用于生产各种表壳、表带底盖等制品 , 只能用于工业 。

我们国家规定 , 所有食用级不锈钢等级至少标准为304不锈钢 , 生活中常见的18/8不锈钢(其中18/8表示此不锈钢材料含18铬、8%镍) , 符合国家食品级标准 , 是绿色环保产品 。

然而 , 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节约成本 , 往往以次充好 , 使用201甚至是更低的200系等工业级使用的不锈钢制作保温杯 , 重金属析出以及含量远远高于食用级不锈钢 。
【“夺命保温杯”遭央视曝光,热水进“毒水”出,很多家长还在购买】
质量不过关的劣质保温杯 , 长期使用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 热水变“毒水” , 甚至可能会造成重金属中毒 。
央视多次曝光此类事件 , 专家从市场上购买部分品牌的不锈钢保温杯进行专业检测 , 发现一些保温杯产品并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 主要表现为产品标志、内胆材质等方面 。

尤其是不合格的内胆制作材料 , 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 然而许多家长不明白其中原理 , 选购时大多只看外观 , 或者倾向于价格低廉的产品 , 购买到“夺命保温杯”也毫不知情 。

北京消协做过一次调查 , 随机购买50种保温杯 , 经测试就有19种保温杯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

一些保温杯内胆重金属超标 , 防锈且耐腐蚀性较差 , 不但无法满足保温要求 , 更是影响人体健康 。
该如何挑选高质量保温杯?无论是大商场还是街边小商铺 , 各式各样、颜色鲜艳的保温杯都卖得火热 。 然而品种繁多、价格差异大 , 质量更是良莠不齐.

我们在选购保温杯时 , 到底该如何辨别好坏 , 买到一款既称心如意又高质量的保温杯呢?
  • 看包装标识
注意看保温杯外包装或内胆上 , 是否标有食品接触用材料 , 有没有SUS304、SUS316字样以及执行标准等 。

如果没有在产品上做出明确标识为不合格产品 , 有可能是工业用的201不锈钢制作而成 , 不要购买 。 这里给大家支两个鉴别小妙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