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发力二维码互联互通 真香定律不减,场景化金融服务怎么玩?( 二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目前银行推出的二维码支付功能大部分兼顾付款、收款、取款等 , 且支持主扫、被扫 , 在安全性方面保持动态更新 , 保障用户账户安全 。
例如 , 工商银行推出的“扫一扫付款” , 扫二维码后系统自动进入付款页面 , 并带入收款人姓名、收款账号、收款币种及附言信息 , 付款人只需选择付款账户、币种、输入需付款的金额 , 即可完成汇款信息填写 。 建设银行推出的“建行钱包”和“二维码支付”产品 , 具备了该行龙卡云闪付、随心取、好友付款、AA收款、龙商户等多种功能 。
股份制银行中 , 兴业银行推出的聚合产品“钱e付”能够支持微信、支付宝等市场上主流的扫码支付功能 , 线下支付(扫码支付)手续费为交易金额的0.38%、线上支付(App支付、H5支付)为交易金额的0.6% 。 兴业银行介绍称 , “钱e付”线下支付(扫码支付)手续费为交易金额的0.38%、线上支付(App支付、H5支付)为交易金额的0.6% , 低于传统POS费率 。
在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看来 , 二维码支付是移动支付的主力军 , 在移动支付市场 ,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因为其便捷、用户多以及积极的市场推广 , 目前占据二维码支付的绝对份额 。 而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后 , 一个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的二维收款码 , 可以支持多种支付方式 , 包括非银支付和银行 , 对用户来说更加便利 。 银行系的二维收款码目前份额有限 , 在互联互通后 , 支付渠道打通 , 银行可以借此选择合适场景 , 采取一些激励措施 , 增加支付用户的使用度 , 提升App的活跃性 。
谈及银行系二维码的优势 , 王蓬博分析认为 , 银行系二维码也覆盖了很多第三方支付机构没有触达的场景 , 例如银行旗下直属的商超、便利店等 , 在安全性上各家银行的技术手段基本相似 。
应在用户运营方面“下功夫”
从便利店、商超到餐厅 , 二维码已经渗透进消费者生活的各个场景中 , 虽然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成为行业发展主旋律 , 但不可否认的是 , 银行在二维码体系建设方面依旧面临不小难题 。
如何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抢夺市场?如何控制研发成本?如何摆脱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依赖、主推自身平台都成为摆在眼前的难题 。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 , 相较第三方支付 , “银行系”二维码直连银行系统 , 免去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绑卡环节 , 此外可以直接选择平时的常用卡进行支付 , 免去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众多选择 。
苏筱芮进一步指出 , 目前银行系二维码支付存在的短板 , 一是依托于银行自身App展开 , 能够调用的场景有限;二是尽管银行拥有众多客户 , 但其并未养成使用银行二维码的支付习惯;此外银行系二维码的营销活动不够丰富 , 知名度不及头部第三方支付机构 , 甚至有本行客户不知道银行二维码支付的存在 。
正如王蓬博所言 , 目前 , 二维码在小额高频场景里覆盖的广度已经很深 , 但从用户使用量级上来看 , 银行系二维码的量级还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有很大差距 , 未来银行应在用户运营方面下更多的功夫 。
【银行发力二维码互联互通 真香定律不减,场景化金融服务怎么玩?】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宋亦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