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禾禾妈妈
前几天 , 在给女儿讲睡前故事的时候 , 女儿突然对我说:“妈妈 , 我害怕死” , 一向乐观的女儿 , 忽然说出如此沉着的话题 , 那一刻我有些不知所措 。
还不满6岁的女儿为什么突然害怕死?她遭遇了什么?我的脑海里闪过各种画面……
文章图片
稍微冷静了下 , 我决定耐心跟女儿聊聊当天发生的事情 , 原来女儿害怕死 , 并非经历了我所胡思乱想的事情 , 而是因为她在幼儿园听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 , 再次想到小女孩被冻死街头 , 她很伤心 , 也担心自己会像故事中的小女孩一样会死去 , 所以才给我说了那么一句话 。
文章图片
之前 , 一直觉得女儿小 , 过早地主动给她提及死亡 , 未免有些太残酷 , 但是看到女儿面对死亡时 , 所表现出的恐惧与不安 , 我忽然意识到 , 死亡教育课对孩子来说真的太重要了!
01死亡教育:孩子人生不可错过的必修课
对于死亡教育 , 著名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经毫不客气地“批评”道:“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像一个小学生”
文章图片
对于白岩松的批评 , 我们不得不承认 , 因为从古至今 , 无论是我们的先祖 , 还是我们的父母长辈 , 好像都十分避讳“死”这个词 , 并且每当孩子向长辈问起关于“死亡”的话题 , 或者无意中说出“死”这个字时 , 长辈们的表现甚至还不如一个小学生 , 他们排斥、呵责 , 甚至刻意回避、淡化 。
就连生活中 , 孩子不可避免的长辈去世事实 , 家长也刻意采取让孩子回避、淡化的方式处理 。
就像我的闺蜜 , 前段时间她的公公因为癌症去世了 , 她6岁的儿子已经对死亡有了概念 , 并且坚持要见爷爷最后一眼 , 但是闺蜜却认为:儿子太小 , 看着爷爷去世及参加爷爷的葬礼太残忍 , 也不吉利 , 所以一直把儿子放在朋友家 , 全程没让儿子参加爷爷的葬礼 。
文章图片
在国外 , 很多幼儿园已经有了死亡教育 , 甚至有集体带孩子去参加真实葬礼的课程 , 而在我国 , 很多父母还不能接受6岁以内的孩子参加葬礼 , 甚至不敢告诉孩子 , 他的亲人去世了 。
父母总是打着爱的大旗 , 阻挡孩子接触死亡、认识死亡 , 不过 , 死亡并非你不提 , 它就不来!反而 , 父母越害怕谈论“死亡” , 孩子越不珍惜生命!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 曾经对13个省的1.5万名学生做过一项调查 , 结果显示:每5个学生中 , 就有1个曾经考虑过自杀;此外某一线城市的调查显示:24%的中小学生曾产生过“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 , 并且多数老师、父母对此一无所知 。
文章图片
多么触目惊心的数据!为何我们用尽心机保护的孩子 , 反而如此漠视生命、无畏死亡?
专家研究发现:使青少年儿童在死神面前“无所畏惧”的根本原因 , 是在其精神成长的过程中 , 缺乏必要的生命死亡教育 , 所以孩子不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死亡 , 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终点 , 死亡教育是孩子人生不可错过的必修课!
02如何给孩子做好死亡教育?
当孩子问起关于“死亡”的话题时 , 我们该怎么回答孩子?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刘勤学认为: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 , 首先要分清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 , 对死亡的认知程度 。
- 妈妈做饭的神态描写 给孩子做饭的喜悦心情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特殊时期:3岁孩子咬破水银体温计,妈妈60秒专业处理 获医生点赞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妈妈在线发问:女儿读大一,未婚先孕,男生不负责,我该怎么办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