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终止条件 劳动合同终止条件是否属于法定条件( 八 )

  
具体是指:用人单位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后,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选择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的,其额外支付的工资应当按照该劳动者上1个月的工资标准确定 。  
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 。  
(2)适用类型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  
(注意以上每个条件之间的先后顺序关系)  
3、经济性裁员  
(1)概要  
经济性裁员,是指用人单位为降低劳动成本,改善经营管理,因经济或技术等原因一次裁减20人以上或者不足20人以上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劳动者 。  
经济性裁员具有严格的条件和程序限制,用人单位裁员时必须遵守规定 。  
经济性裁员,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  
(2)适用情形  
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  
(3)裁员时应优先留用的人员  
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  
(4)裁员后重新招录的限制  
用人单位依法裁减人员时,在6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  
(5)经济性裁员的例外  
即用人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依据第40条非过错性辞退和第41条经济性裁员的规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解除劳动合同争议的处理方法  
解除劳动合同争议的处理方法有哪些?如何处理劳动合同纠纷?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劳动合同纠纷的相关内容,请阅读下面的文章了解 。  
解除劳动合同争议  
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在处理此类纠纷时应明确:  
①解除劳动合同是否为合法有效,适用劳动法规是否得当,认定事实是否有偏差,是否有根据 。  
②将劳动合同的解除与行政处分区分开来,有些行政处分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有些行政处分则不能解除劳动合同 。  
③过失违纪一般不应解除劳动合同;违纪事实未查清的不能适用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初次轻微违纪未进行教育的,不适用解除劳动合同规定 。  
④把握违约与解除劳动合同的界限,解除劳动合同是因为用人单位或劳动者违约在先引起的,违约在先是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条件 。当事人一方违约在先,另一方据此解除劳动合同是合法的 。如果一方故意制造违约条件,并据此解除劳动合同则是非法的 。  
处理方式  
【劳动合同终止条件 劳动合同终止条件是否属于法定条件】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