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礼貌”你家有几条?明明是成年人的社交,为啥要带上孩子

甜椒儿妈妈 , 一个时间相对自由的全职妈妈 , 喜欢分享 , 喜欢倾听 , 希望把经历过的、看到过的、听到过的 , 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 对观者在育儿上、情感上有所启发……  
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 , 请勿抄袭 , 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们有很多传统的观念 , 好的要延续 , 不好的要修正 , 才会越来越好 。   
在育儿方面 , 传统的方法太多了 , 到目前为止 , 很多家庭还是会原封不动地按照传统的一套育儿方法来执行 。   
记得之前去一个朋友家做客 , 主要是有事情 , 也是第一次上门 , 去的时候2岁的宝宝正在玩积木 , 玩得很专注 , 看到客人来了 , 奶奶赶忙打断了孩子让孩子喊阿姨 。   
虽然孩子很不情愿 , 还是按照奶奶的引导做了 。   
我赶忙制止说不要打扰孩子让孩子继续 。   
“中国式礼貌”你家有几条?明明是成年人的社交,为啥要带上孩子  
文章图片  
奶奶吧啦吧啦说起来没完 , 接着让孩子背诵古诗 。   
我理解奶奶的这种做法 , 是出于好客 , 完全是好心 , 而让孩子背古诗 , 也是为了显示孩子的优秀 。   
但是她却忽视了孩子的感受 。   
中国家庭式礼貌之一:“孩子一定要有教养 , 见人不叫不像话”  
朋友的婆婆就是典型的中国家长 , 她好客热情 , 是个很不错的长辈 。   
她说“孩子见人就要叫人 , 否则就是没有礼貌 , 没有教养” 。   
我也是这样被父母教育长大的 , 实话说 ,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于见到认识的人都是发怵的 , 因为要上前认真地喊上一句“叔叔阿姨、爷爷奶奶” , 这种后遗症发散到了学校里 , 见到熟悉的同学都想要躲着走 。   
“中国式礼貌”你家有几条?明明是成年人的社交,为啥要带上孩子  
文章图片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 , 就是因为见到认识的人不打招呼会被人认为是不礼貌的 , 会得罪别人 , 但是又实在是不想去打招呼 , 因为真的不太熟悉 , 不知道说什么好 。   
直到后来我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 , 发现即便是我们见了面不去打招呼 , 其实也不影响我们原本的关系 , 我的社交就变得正常多了 , 我也不会处处去忽视自己的感受以别人为中心了 。   
但是小时候建立起来的习惯 , 花费了好多年才克服 。   
其实我们真的没有必要把大人的社交渗透到孩子当中 , 家里来了我们的朋友 , 如果是孩子熟悉的朋友 , 孩子当然要去打招呼 , 甚至不需要家长提醒 , 但是如果来了孩子不太认识的人 , 真的没有必要强制孩子去做这件事 。   
“中国式礼貌”你家有几条?明明是成年人的社交,为啥要带上孩子  
文章图片  
在大街上遇到认识的人 , 就更没有必要让孩子去打招呼了 , 除非孩子是愿意的 。   
孩子的性格基础不同 , 有的孩子就是喜欢跟人打招呼 , 告诉孩子如何称呼对方很正常 , 如果孩子性格不是很外向 , 不愿意去打招呼 , 家长没有必要去强制 , 更不要以“不打招呼就是没有教养”来绑架孩子 , 真正的教养是“不打扰他人” , 而不是以是否跟别人打招呼为衡量标准 。   
中国式家庭的礼貌之二:你家孩子很棒 , 我家孩子不行  
中国人讲究谦逊有礼 , 越是在不太熟悉的朋友之前 , 越是表现得谦逊有礼 , 在孩子身上尤其明显 。   
比方说 , 对方称赞孩子“你家孩子唱歌唱得真好” , 家长作为礼貌回回:“还差得远呢 , 不如你家孩子 。 ”  
再比方说 , 对方家长称赞:“你家孩子考得不错 , 脑子好 。 ”作为礼貌家长会说:“哎呀 , 哪里 , 看谁谁家的孩子才真棒 , 他才不行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