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时,你的反应很重要,请记得给孩子勇气

导读:每个人都会有恐惧、害怕的经历 , 成年人如此孩子更是 。 尤其是孩子在认知能力和思想意识不断成长阶段 , 因为对某些事物某些现象没有接触过 , 产生恐惧心理在所难免 。   
甚至有些时候 , 孩子的害怕来得突然 , 起因在父母看来也不可思议 。 有时他们因为害怕产生的行为更让人哭笑不得 , 哭闹不止、躲在角落不出来都是常见的现象 。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时,你的反应很重要,请记得给孩子勇气  
文章图片  
在安徽阜阳曾经有一位10岁的小男孩因为害怕打针 , 竟然“离家出走”逃避 。 发现孩子找不到了 , 男孩儿的奶奶急哭了并且报警求助 。 当地民警和辅警分头寻找 , 通过调取监控录像 , 追踪男孩下落 , 顺着线索沿路寻找 。 从监控中可以看到 , 这个孩子一直沿着公路走 , 一路向西 , 竟然走了超过50公里 。   
民警找到孩子的时候 , 他已经到了与河南交界处 , 乘坐公交车想要到姑姑家“避难” 。 网友评论:害怕打针是多少孩子童年上演过的悲剧 , 这个孩子为了逃避打针 , 太拼了 , 将害怕演绎到了无人能比的境地 。 还有人评论:害怕能让孩子成为马拉松选手 。 害怕时刻 , 第一反应往往是求助最信任的人 , 缓解释放恐惧情绪 。 或者干脆逃避 , 就如这位男孩儿 , 逃避打针“暴走” 。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时,你的反应很重要,请记得给孩子勇气  
文章图片  
作为孩子最信任的父母 , 当他说“妈妈 , 我害怕”时 , 怎样应对 , 很重要 。 是鼓励他“别怕”还是忽视、讽刺他“这有什么好怕的” , “这么胆小” 。 说“别怕”的父母并没有站在孩子角度 , 认同他的感受 。 讽刺的父母 , 轻易贴上“胆小鬼”的标签 。 这几种行为让孩子更不安、自卑、委屈 , 恐惧感加剧 。   
孩子说害怕是帮助他成长的机会 , 也是建立良好亲子沟通和亲密关系的机会 , 关键要用对方法 。   
01、理解认同孩子的恐惧情绪  
当面对某个事物 , 表现出恐惧或害怕的情绪 , 父母要表示理解并且认同 。 如果否定“这有什么好怕的”那是站在大人的认知来看问题 , 这时会使孩子内心感觉 , 自己有害怕的感受不应该 。 害怕的情绪长期得不到认同和理解 , 会使他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时,你的反应很重要,请记得给孩子勇气  
文章图片  
比如孩子因为打雷害怕 , 可以安慰他“打雷声音很大 , 感到害怕是正常的 , 妈妈小时候也是这样的 。 这样可以使他正确面对恐惧情绪 , 认为这种情绪别人也会有 , 不必过于害怕 。   
02、认知恐惧  
因为害怕某个物品 , 或某个场景有时哭闹 , 有时却用其他行为表现出来 。 比如当发现孩子因为害怕某个场景 , 忽然抱紧妈妈 , 或者表现出躲避 。 这时可以引导:你刚才紧紧抱着妈妈 , 是害怕了 。 让孩子懂得这种情绪是害怕、恐惧 。 结合场景教会他认识情绪 , 避免因为不能清晰表达 , 造成情绪积压 , 影响心理 。   
03、陪孩子面对、战胜恐惧  
当孩子能清楚的得知自己心中的情绪 , 并能表述给父母时 , 爸爸妈妈的认同理解会使他的恐惧感减弱 , 但是最终目的是帮他战胜恐惧 , 日常生活中孩子的恐惧常见的来源有3种 。   
第一种:黑暗  
黑暗使人失去方向 , 对身边的一切都陷入未知 , 尤其是黑暗中如果有声音 , 还不能查看声音的来源 , 更增加恐惧不安 。 平时父母可以带孩子在夜晚散散步 , 让他认识黑暗 。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时,你的反应很重要,请记得给孩子勇气  
文章图片  
自制皮影、投影灯 , 手影游戏 , 通过有趣的游戏减少黑暗带来的恐惧感 。 教孩子在夜间开关室内的灯 , 即使晚上也能自己开关灯 , 应对黑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