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娃几年之后发现,家里要想存住钱,某个人至关重要,不是孩子

文|秘籍君  
昨天坐公交上班 , 听到两位男士的对话觉得很有趣 , 感觉一下子说到了我心里 。   
“张哥 , 你怎么坐公交啊 , 咋不开车了?”  
“我这不是想省点油钱嘛 , 现在经济形势不好 , 我家那位又整天花钱 , 我再不省点该过不下去了!”  
“你是说嫂子吗 , 我看她不像那种花钱大手大脚的啊!”  
“那是以前 , 你问问她有了孩子之后是啥样?说她败家她还不承认 , 说这都是为了孩子 , 她还有理了 , 唉......”  
坐在一旁的我听着他们的对话 , 嘴角一度抑制不住地上扬 , 因为这男人吐槽老婆的口吻像极了我老公 。   
有娃几年之后发现,家里要想存住钱,某个人至关重要,不是孩子  
文章图片  
有娃几年之后发现,家里要想存住钱,某个人至关重要,不是孩子】不过作为一名宝妈 , 连我自己也发现了 , 有娃之后家里要想存住钱 , 某个人至关重要 。 这个人不是能挣钱的老公 , 也不是“碎钞机”孩子 , 而是宝妈自己 。   
想想我自己 , 当初也是勤俭持家的好手 , 但一有了娃 , 就在花钱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 大有刹不住脚的势头 。   
孩子小的时候 , 吃穿用度都想要最好的 , 平时的衣物一定要是全棉A类 , 睡袋得是名牌还得是彩棉的 , 所用的纸尿裤奶粉能进口就进口 , 还要补各种营养素 。 想想这些花了多少钱?  
等孩子上了幼儿园 , 吃穿方面没那么讲究了 , 但开销大头还有 , 那就是孩子的早教 。   
除了报名各种兴趣班 , 还要买各类绘本 , 我家前前后后买过的绘本粗略统计应该有一二百本了 。 除了绘本 , 当然还有各种益智玩具 , 有锻炼拼插能力的 , 有锻炼空间感受力的 , 还有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 。   
有娃几年之后发现,家里要想存住钱,某个人至关重要,不是孩子  
文章图片  
等孩子再大些 , 还有各种线上线下课 , 学科类的非学科类的应有尽有 , 线上一个课程少则几百多则几千 , 线下课程少则四五千多则上万 , 一学期报上两三个 , 总开销就得好几万 , 这可都是开销大头 。   
除了这些之外 , 还有学习用品的开销 。   
孩子该上小学了 , 护脊书包总得有吧 , 不然你忍心小人儿背个大书包?孩子要学英语 , 护眼平板也得来一个吧 , 一花又是好几千......  
身为家里的赚钱主力 , 宝爸虽然忍不住想吐槽 , 但看到自己老婆在那里认真地研究对比哪一款书包更轻护脊效果更好 , 每天督促孩子学习打卡就为了全勤返现多少元 , 这种吐槽的话好像也说不出口 。   
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啊!  
当然 , 宝妈如果足够理性 , 钱还是可以省下来一部分的 。 因为在目前的大环境下 , 通过贩卖焦虑诱导用户(主要是宝妈群体)购买产品或服务 , 已经成了商家的套路 。   
有娃几年之后发现,家里要想存住钱,某个人至关重要,不是孩子  
文章图片  
不得不承认 , 不少宝妈会有被割韭菜的经历 , 尽管事后她不一定能意识到 。   
比如孩子婴儿时期的各种微量元素检查(现在已经被禁止 , 因为无用) , 再比如吹得天花乱坠的护眼平板(事实上多出去跑跑跳跳效果更好) , 还有买了囤在那里没有学习的各种网课 。   
很多时候 , 宝妈们看似是在买课买学习用品、为孩子的教育付费 , 其实也是为了缓解焦虑 。   
由此可见 , 做一名足够清醒、理智的宝妈 , 不仅能省下不少原本要交“智商税”的钱 , 还能让家里存下钱 , 慢慢变富裕 。   
你说对吗?  
高级育婴师 , 心理咨询师 , 原创育儿漫画文章作者 。 欢迎关注【育儿秘籍】 , 你想了解的育儿护理、成长发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 , 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