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合同违约金赔偿标准 买卖合同法违约金的规定( 二 )

  
裁判结果  
淄博市临淄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一、被告易某向原告山东某贸易有限公司支付货款384450.28元,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付清;二、被告易某向原告山东某贸易有限公司支付违约金,以384450.28元为基数,自2019年2月1日至2020年6月1日,按年利率24%计算,与上述第一项同时付清;三、被告易某向原告山东某贸易有限公司支付利息损失,以384450.28元为基数,自2020年6月2日至实际给付之日,按照同期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计算,与上述第一项同时付清;四、驳回原告山东某贸易有限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  
易某不服一审判决,向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一、维持淄博市临淄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第一项、第三项;二、撤销淄博市临淄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第四项;三、变更淄博市临淄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第二项为:易某向山东某贸易有限公司支付违约金,以384450.28元为基数,自2019年2月1日至2019年8月19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130%计算,自2019年8月20日至2020年6月1日,按照同期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计算,与上述第一项同时付清 。四、驳回山东某贸易有限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  
案例解读  
本案主要涉及买卖合同纠纷中违约金计算标准调整的正确认定问题 。  
违约金是法律所规定的合同一方当事人完全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约定债务时,按照合同约定应当给付对方的一定数额的金钱 。关于违约金,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114条第1、2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第585条第1、2款均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从上述法律对违约金的规定内容来看,其要旨仍是在于将违约金作为合同一方违约后对另一方造成损失的赔偿 。也正是基于此,原《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和《民法典》第585条第2款才规定了约定违约金可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相应调整 。  
尽管法律对于违约金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相应调整这一原则进行了明确规定,但对于具体如何调整,法律则未再作进一步的明确规定 。从审判实践来看,当事人提出要求调整违约金的情形则较为常见,并且大多数情形是认为违约金约定过高而要求予以调减,这一点在像本案这样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尤为明显 。而人民法院审理的合同类案件中显然是以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为多,且买卖合同纠纷中双方当事人约定违约金的情形亦较为普遍 。这也直接导致了对于买卖合同纠纷违约金计算标准调整尤其是调减应如何正确认定成为了人民法院审判实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此,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合同法解释二》)第29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决 。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30%的,一般可以认定为《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而在《民法典》实施后,《合同法解释二》虽已被废止,但《全国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工作会议纪要》第11条第3款明确了实践中在适用《民法典》对违约金予以调整时仍应按照上述原则加以处理,即: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减少违约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民法典》第584条规定的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信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判 。约定的违约金超过根据《民法典》第584条规定确定的损失的30%的,一般可以认定为《民法典》第585条第2款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