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项羽的名句或成语 评价项羽的诗句( 二 )

  
他在黄州已经当了那么多年刺史 , 将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 , 如今 , 被调度到池州不过是“卷土重来”而已 , 他坚信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回报 , 终有一天朝廷会赏识自己的政绩 。  
所以 , 杜牧诗句的重点 , 在于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一行为缺乏担当 , 魄力不足 , 没有再来一次的勇气 。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 中原一败势难回 。  
江东子弟今虽在 , 肯与君王卷土来?  
一转眼 , 杜牧题诗这件事已经过了二百多年 , 1054年秋 , 乌江亭这处风景名胜又迎来一位文坛翘楚——王安石 。  
1042年 , 王安石通过科举入仕 , 原本可以跻身政坛 。然而 , 忧国忧民的王安石并没有直接进京 , 而是选择去偏远的基层从头做起 , 历练一番 。  
在写这篇《叠题乌江亭》之前 , 王安石已经在舒州当了三年通判 , 期间政绩斐然 。王安石之所以能升迁 , 靠的不只是副宰相欧阳修和宰相文彦博的提点 , 他是有能力和政绩的 。  
因此 , 当他来到乌江亭缅怀项羽时 , 考虑到的不只是“卷土重来未可知” , 而是更深层次的东西 。  
乱世之中各诸侯穷兵黩武 , 打来打去民力枯竭 , 人民对战争叫苦不迭 。项羽拉走了大量江东壮丁 , 却让他们都葬身中原 。就算他打算从头再来 , 可江东又有多少青年才俊?目睹了那么多死亡与分离的江东人士 , 还会不会拿身家性命当筹码陪着项羽再进行一次豪杜?  
题目里的“叠”字 , 显然就是老王对老杜《题乌江亭》的回应 , 说是针对也不为过 。  
王安石是何许人也?  
他能名列“唐宋八大家” , 足以说明其文学天赋异禀 。  
然而 , 在历史上王安石的政治能力比文笔更强 , 他的本质是政治家 , 而不是文人 。那些“春风又绿江南岸 ,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句 , 不过是他对前途对未来的情感抒发而已 。换句话说 , 王安石不是以诗句为业的文艺青年 , 他是将国计民生放在第一位的实干家 。  
在实干家眼里 , 帝王基业不是他该考虑的问题 , 他的思考集中在芸芸众生上 。千百年来 , 每次打仗成者王败者寇 , 可谁考虑过活在战火中的老百姓?他们为王者的战争提供粮饷、人力 , 又因为王者的天下失去家园和生命 。如果从更深层次来考虑 , 王安石眼中的项羽就是发动不正义战争的野心家 。  
在追随霸王的江东子弟尽数死亡 , 且项羽杀掉了被当作傀儡的楚王后 , 就算他想卷土重来 , 还有谁愿意陪他一块玩命呢?  
这既是对战争的反思 , 又是对项羽人品的抨击 。  
由此可见 , 据王安石的理解 , 项羽的失败是必然结果 , 他根本没有翻盘的资格 。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 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 , 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坛中为数不多的女性诗人 , 作为一名生长于男权社会(尤其是程朱理学兴盛)的背景下的女性 , 李清照看待问题的角度颇为独特 。  
在将李清照为什么作这首诗之前 , 我们照例来看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