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想想配不配 凡事想想配不配下一句( 二 )

  
环顾四周,那些身居高位而相貌平平的人,最大的原罪是觉得自己不好看 。  
所以,也不难理解中国古话“丑人多作怪”了 。职场上,丑陋的女上司一定会招漂亮女下属往死里虐,就是一种对“人生来不平等”的恶意报复 。  
长相正常或者偏上的人,永远不能懂天生面貌丑陋的人、内心深处永远释怀的自卑——从小都得要哭得更大声才能吸引周围的注意 。  
我们所熟知的,每一个社会群体都会用服装或纹身来装扮身体,这是人类的天性 。  
通过衣装修饰外表,常常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 。  
甚至,是我们残存生活仅有的财富 。  
有一个问题,痴迷于外表是二流智商的标志么?  
no 。  
人们只有在心情沮丧、生气或者对即将到来的死亡的无奈与顺从的时候,才会稍微松懈对于服装的迷恋吧?  
就算进坟墓,你都得要穿着衣服,不是吗?  
去想想丧服,黑色或者白色,也是为了简化着装选择的流程,来应对无边的悲怆 。  
关于一个人外表与着装的重要性,让我想到了刚来北京读书和开始工作的时候 。  
从外省来到北京,首先让自己崩溃的是着装 。  
每一个融入新环境的过来人都明白,没有历史、没有过去,要重塑自身,穿着合群是多么重要 。  
十多年前,北京的大学生在穿什么?  
有ONLY一家人(ONLY&VERO MODA &JACK JONES),有eland,有Esprit……大约五道口服装市场还火热非常,韩版带货风才刚刚吹过 。  
这些东东成为可供追逐的标签 。  
无所谓款式,只要穿这样的衣服,就心照不宣开始了进化版的大学生活 。  
在帝都,有个非常神奇的原创品牌“红英”,如今还在 。生命力之顽强,简直令人发指 。  
很长一段时间,这是刚入社会、文艺女青年的最爱 。  
用一点钱,就可以因其怪异的剪裁和配色,相对有效掩饰身材缺陷,塑造出一个有艺术气质的放荡不羁的文化银儿形象 。  
后来,我找到了一个略恶毒的词来概括这种风格——“城乡结合部审美” 。  
这个品牌演示了服饰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 。  
想想你衣橱的演进,是不是和这个社会心照不宣的妥协ING和融合ING?  
当阶级实现跨越的时候,就会发现,越上流的品牌,对于不良身材的掩饰效果越差劲 。  
版型好,是对你优势的张扬,罢了 。  
很多品牌甚至没有大码女装 。  

凡事想想配不配 凡事想想配不配下一句
  
文章插图  
我猜测,也许品牌认定,有购买能力的人,不是天生条件好就是后天控制严,总之身材特别不好的人,压根就穿不进好衣服 。  
所以,我们得要关心自己穿什么 。  
你就是你穿的什么 。  
看到一句特别酷的话,“唯有婴儿不在乎自己的模样,只是因为还没有人给他们一面镜子 。”(Linda Grant)  
我竭尽全力想表达的观点就是,外在是非常重要的 。  
美,以及追求美的力量坚不可摧(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唐顿庄园的贵族精神) 。  
即使人性中的其他一切都被凌辱殆尽,无法修复 。  
倘若这种连人性最彻底的摧毁都能经受得起,又怎么能视为肤浅?  
我又要抛出恶毒的言论了 。肤浅的不是追求美,而是追求美之过程的愚蠢 。  
前不久,和白雪松女士(没办法真的是好喜欢她又美又摩登)探讨这种着装的愚蠢之处,有这么几点共识:  
?仅 穿 戴 各 大 品 牌 的 经 典 款?  
这是中产阶级最爱的提升效率的方法 。  
就是穿一切logo和icon,但也是最为荒谬的搭配方式 。  
原因很简单,所有大牌的经典款,都是该品牌“性价比”最高的最易识别单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