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几月几日几时,立春为什么要吃春饼?( 三 )

  
抢春  
这里的“牛土”或“牛纸”是指在官署鞭春之后,也就是在土牛或纸牛被打碎之后,围观的民众抢得的土块或纸片 。人们相信,牛土或牛纸可以带来吉利 。因为人们认为春牛是春的象征,所以争抢“牛土”或“牛纸”的行为称为“抢春” 。  
春胜贴门窗:妇女剪春燕花鸟簪(或有专门买的春燕簪花鸟簪),用红纸剪鸡贴屋门 。  
县里派报春送春牛帖子和立春帖子:一个人站在田间敲锣打鼓(找小男孩穿青衣戴青帽),唱着迎春的赞词,到每家去报春,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图或迎春帖子 。  
民间互相馈送春牛(小泥牛)、春牛图、春娃(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作小娃娃) 。  
糊春牛:在家里用米或纸糊成春牛,摆放在家中 。  
贴春字画:家家在门上张贴迎春的字画字和春字有关的画,如腊梅迎春之类 。  
搭燕子窝:给花树戴燕子胜帛条 。  
种迎春花:种植迎春花卉 。  
探春  
探春又叫游春 。这是一项民间举行的类似于游行的活动 。有一定的庆祝仪式 。仪式过后,人们就可以开始举行类似于现在的“化装舞会”,但是扮相上,必须要能代表春天的形象 。例如牧童牵牛、大头娃娃送春桃等 。行进队伍穿行在大街小巷之间,非常热闹 。  
另外,这次探春(游春)也给所有人释放了一个信号——人们可以开始出去踏青赏春了 。  
送春牛图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在中国都十分受重视,讲究要“迎春” 。  
相传,在古代为了取个吉利,立春快到来的时候,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士绅去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羽毛、鸡毛等比较轻的东西放在坑里 。  
等到某个时间,坑里的羽毛和鸡毛会从坑里飘上来,这个时间点就是立春时辰 。人们就要放鞭炮庆祝,希望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古代,官方也看重立春 。《燕京岁时记》:“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 。”  
在地方上各个郡县内,迎春活动同样热闹 。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叫做“春官”,沿街高喊“春来了”,这就是“报春” 。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 。  
或者,请一个小男孩穿青衣戴青帽,唱着迎春的赞词,到每家去报春,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图或迎春帖子,意在提醒人们,要趁着春天来临不误农时 。另外,还要鞭打春牛 。  
迎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 。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 。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 。  
立春养生  
起居养生  
立春之后,天气乍暖还寒,气候变化较大 。此时人体腠理随着春季的到来也开始变得疏松,抗寒邪能力减弱 。俗话说,“春捂秋冻” 。冬季人体新陈代谢相对减缓,这时候如果出汗,应及时擦去,切勿敞开衣服让风劲吹 。春天适当捂一捂,可减少疾病,尤其是常见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发生 。所以,初春时节不宜过早减少衣物,年老体弱者换装更应谨慎 。  
要让冬藏状态开始适应春天的到来,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  
饮食养生  
进入春季,气温回升,雨量增大,空气湿度加大 。春季饮食应以养阳为主,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曾指出,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就是说,春季应多吃甘味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应适时服用滋阴润燥之品,补充人体津液,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这样才能为全年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  
来源:中国小康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