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的由来 包子的由来和历史

包子是一种古老的面食,起源于三国 。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觉得战士们吃馒头没有营养,便将牛肉和猪肉混合在一起,剁成肉泥,和入面里蒸熟,让士兵们食用,后来人们把这种“馒头”里边装上肉馅的食物称为“包子” 。  

包子的由来 包子的由来和历史
  
文章插图  
【包子的由来 包子的由来和历史】相传,诸葛亮七擒七纵收服孟获后,行到泸水时,军队无法渡河,于是将牛羊肉斩成肉酱拌成肉馅,在外面包上面粉,做成人头模样,祭祀后大军顺利渡 。这种祭品被称作“蛮首”也叫作蛮头,后来称为“馒头” 。到了唐宋年间,馒头逐渐成为殷富人家的主食 。  
到了南宋,《梦粱录》中的“酒肆”记载:酒店内专卖灌浆馒头、薄皮春茧包子、虾肉包子等 。这里称呼的“包儿”应该就是方言中的“包子” 。这时包子的馅料已经非常丰富了,不过依旧是馒头、包子不做具体划分的 。  
到了清代,馒头和包子终于有了明确的区分 。《清稗类钞》中记载:馒头,一曰馒首,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者,无馅,食时必以肴佐之,南方之所谓馒头者,亦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然实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