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离职还是先劳动仲裁 最好不要和单位劳动仲裁的原因

01用人单位是申请人  

先离职还是先劳动仲裁 最好不要和单位劳动仲裁的原因
  
文章插图  
第一步 发生劳动争议,与劳动者协商或调解无果的,用人单位应及时提起劳动仲裁  
一、用人单位可以提起劳动仲裁的事项有: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  
二、用人单位提起劳动仲裁案件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或登记证明;  
(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  
(三)有委托代理人的,提交《授权委托书》,  
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同时提交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  
委托代理人是律师的,须提交律师事务所的相关证明;  
(四)证据复印件应当一次性完整提交,附目录、编号,并装订成册;  
(五)仲裁申请书(一式三份) 。  
三、申请劳动仲裁的时间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  
第二步 有明确的仲裁请求  
用人单位需要提出具体明确的仲裁请求事项,例如:  
一、被申请人擅自离开工作岗位,要求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二、被申请人赔偿因 原因而产生的损失 元;  
三、因申请人违反《劳动合同》第 条的约定,要求其承担 元的违约金;  
四、因 原因,要求被申请人返还申请人为其支付的培训费 元 。  
第三步 组织事实材料  
用人单位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  
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  
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  
在员工侵犯公司权益的劳动争议中,应收集:  
一、员工有哪些侵权行为;  
二、员工是否有违反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  
三、用人单位产生经济损失的证据 。  
第四步 委托代理人  
发生劳动争议后,用人单位往往派工作人员代理出庭,  
由于用人单位自身劳动法律知识不足,  
在把握事实、阐述理由、运用法律等方面不够成熟,  
也缺乏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实践经验,  
本来可以胜诉的案件反而败诉 。  
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法律部门时,  
最好能聘请专业律师来协助处理劳动争议案件,  
一是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律师来积累解决劳动争议的经验;  
二是律师在争议解决过程中,能够发现公司的管理漏洞,  
从而提升公司在将来应对这一类纠纷时的胜诉几率 。  
02用人单位是被申请人  
第一步 积极应对劳动仲裁申请  
一些用人单位不重视劳动仲裁的应对,  
认为对仲裁裁决不服,还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还可以向二审法院上诉,  
对终审判决不服还可以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申诉 。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定程序,  
劳动仲裁裁决书也是由国家保证强制执行的,  
这一点与法院判决无异 。  
另外,劳动仲裁程序中确认的事实不会轻易在一审或二审被推翻,  
用人单位等到一审或二审再来应对,  
可能已丧失收集证据的最佳时机 。  
最后,启动一审或二审确实可以为用人单位争取时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