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陵墓为什么分东陵和西陵?( 三 )

  
所谓“昭穆制度”,就是古代宗庙的排列次序 。据《周礼·春官· 小余伯》载:“辨庙祧之昭穆 。”郑玄注曰:“自始祖之后,父为昭,子为穆 。”也就是说,始祖在宗庙中居中,以下子孙分别排列左右两列,左为昭,右为穆 。始祖之子为昭,始祖之孙则为穆;始祖孙之子又为昭,始祖孙之孙又为穆 。这样一来,在昭穆的排列中,父子始终异列,祖孙则始终同列 。另外在墓地的葬位也同样以此为准分为左右次序 。在祭祀时,子孙也要按照这样的规定来排列次序,用以分别宗族内部的辈分 。  

清朝陵墓为什么分东陵和西陵?
  
文章插图  
如果按照“昭穆之制”雍正之后的安葬次序应该是:东陵(乾隆、道光、同治),西陵(嘉庆、咸丰、光绪) 。  
因为为雍正是篡改遗诏得的皇位,驾崩后得不到先皇的认可,不能与父皇康熙葬在一处,所以就葬在河北易县,后随着嘉庆、道光也葬与易县,人们就称河北遵化县的清帝陵,称为东陵,易县的称为西陵,另一说法是西陵地形好,风水灵,为庇护万民,雍正特选了这块风水宝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