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念念不忘“潮流圈”( 二 )


如今3年过去,“CP计划”和Fanbox全无声量,其中名为“Fan圈”的内容平台,大部分动态的点赞数和留言数不超过5,最多的点赞量也仅有30左右 。上面的国潮品牌还在,国际潮牌们不见踪影 。
“时尚”和“潮流”,常被大家放在一块儿提及,但细究起来,它们有重叠,却不完全相同 。进入两个圈子的方式都不一样:要进军时尚圈,就参加时装周;想进潮流圈,得靠潮牌和主理人引荐 。
进入时尚圈的路径已经被验证过 。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天猫带着李宁和太平鸟等一众品牌,在2018年纽约时装周一炮而红 。此后,天猫和上海时装周强绑定,又在2020年办了一场线上时装周 。作为后来者,抖音从去年开始和深圳时装周合作,还邀请了几名服装设计师开了抖音号,直播卖衣服 。
抖音在时尚圈的打拼成功与否,尚未得到论证,但京东不光没有变潮,时尚之路也一直坎坷 。
它试图敲开时尚之门的时间比“变潮”的想法更早:2015年就开始登陆米兰时装周,又在此后几年带着几个本土设计师品牌走遍了全球四大时装周,还先后与英国和美国的时装协会合作 。
2017年,奶茶妹妹章泽天,以京东时尚品牌拓展顾问的身份亮相国际时装周,还在同年分拆了原本属于同一事业部的服饰业务和家居业务,向奢侈品电商FARFETCH投资了近4亿美元,自己也推出了个独立运营的奢侈品电商平台TOPLIFE 。只是这个当时被媒体视为“能在中国奢侈品市场中激战的重要筹码”,在运行649天后停止,与FARFETCH合并 。而FARFETCH,又在今年1月份拥抱了对手阿里 。
2猫狗拼的潮流生意
离潮流更近一些,不是京东一家的想法 。
2016年之后,潮流生意火热 。对电商平台来说,它意味着消费增量:
【京东念念不忘“潮流圈”】印上了潮牌logo的T恤,也总是能卖得比普通T恤要贵得多 。相比传统品牌每年以季度为更新周期的频率,潮流服装的上新周期往往以月甚至周来计,更能吊起消费者的胃口,如今包括Burberry、Moncler等一众奢侈品牌也都开始模仿潮牌限时限量的玩法 。
去年8月,同样没有内容基础的拼多多推出了个名叫“多潮”的小程序 。
相比起芥么,不管是社区产品设计还是内容,多潮都离一个潮流社区的概念更近:它不光请来了Nike、Off-White和Thrasher等品牌及其中几个品牌的主理人,还找了几个instagram上的红人及国内潮流自媒体入驻 。尽管不少内容从其它平台搬运过来,其页面布局和产品也很像社交平台即刻,但在内容和潮人的配置上,多潮至少做到了和国际潮流同轨 。它也深谙潮流文化的精髓——潮流不是某一种风格,而是各个圈层的组合,其主页由“日潮集合”、“我们都是球鞋控”等各个圈子组成 。
早在去年3月,拼多多推出的百亿补贴,就以潮鞋为切入点,在APP内开了个“多多潮鞋馆”,不光与“get”和“知解”这两家国内鉴定平台合作,由中国人保财险提供正品险,还模仿潮鞋交易平台得物采取“先验货,后发货”的形式 。此后,拼多多还不断把电玩、高达模型、潮玩盲盒等纳入百亿补贴的范围 。
拼多多的一系列动作,是通过拓展白牌厂货以外商品品类,吸引更多元的年轻消费者,拉高客单价 。这点颇有成效,拼多多开始卖潮鞋2020年,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达到2115元,从2017年开始,年复合增长达到了54% 。而多潮的出现,也可以被视为拼多多发展潮鞋潮玩业务的内容补充 。
但推出还不到一年,多潮消失了 。
拼多多并未对外透露“多潮”的停运原因,「电商在线」推测,多潮的内容和拼多多商家之间,存在着巨大断层: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