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青年说|用160台单反相机同时拍照是什么感受?
用160台相机对人体拍摄扫描是什么感觉?3D特效是怎么做成的?《长津湖》、《金刚川》、《流浪地球》、《猩球崛起3》、《死侍2》……从国内到国外 , 这些影迷们耳熟能详的大片的特效团队 , 都有张京一的身影 。 他年纪轻轻便在在加拿大成立了自己的三维特效公司 , 参与了多部海内外院线大片的特效制作 。
本期华裔青年说 , 我们邀请Pixel Light Effects创始人张京一 , 讲述他与电影特效的那些故事 。
“我们是开着卡车去剧组的特效团队”
你能想象一个人被160台单反相机同时按下快门拍摄是什么感受吗?
其实 , 这是一种三维建模的技术 。 160台单反相机呈一个桶形 , 将人围绕 。 同时按下快门 , 就会拥有这个人各个角度的照片 , 而这些照片在进入专门的软件之后 , 就会形成一个三维模型 。
文章图片
160台单反相机的桶形设备
生活在加拿大温哥华的张京一就带领着这样一个团队 , 游走于各大片场 , 参与了许多大片的特效制作 。
张京一介绍说:“其实我们并不是最早发现可以用照片建模技术或者去做电影扫描的 。 但我当时看到有别人去这么做 , 也研究了一下 , 觉得自己能把这系统给建出来 。 之后我就跟我父亲一起去做这个事 , 我父亲以前是电子工程师 。 我们两个就一起研究把这个东西做了出来 。 ”
这种建模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需要占用演员的时间特别短 , 就跟拍一张照片一样快 , 演员进去后 , 拍照完后就可以走了 。
文章图片
工作中的张京一
但坏处就是这种设备特别的庞大 , 有100多台样机搬来搬去的 , 还需要重新连线、校准 , 这些都特别的费事 。
为了方便演员 , 节省拍摄时间 , 张京一和他的团队就把设备搬到了一台卡车里 。 这样 , 整套系统就可以随时移动 。 到了电影的拍摄现场 , 只要插上电 , 对一下焦就可以拍了 , 特别的方便 。
【华裔青年说|用160台单反相机同时拍照是什么感受?】之后 , 张京一就带着自己的“卡车团队” , 到温哥华的各大公司去做展示 。 他说:“一开始有很多人谈论我们 , 但是没有人敢用 。 因为影视这方面特别怕出问题 , 一出问题的话后边就一团糟了 , 会是特别灾难性的一个后果 。 ”
幸运的是 , 当时《猩球崛起3》剧组找到了张京一 , 剧组的视效部门看到了他们团队做的小样之后很感兴趣 , 便开始了合作 。 在这之后 , 越来越多的机会也随之而来 , 慢慢地张京一的团队在业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
“每个新片的拍摄都是一段全新的挑战”
在我们熟知的电影中 , 《流浪地球》可以说是近几年中国科幻电影的大制作代表 。 而张京一的团队也参与了该片的人物、道具、场景的三维扫描建模 。
张京一曾在现场亲眼见到吴孟达顶着酷热和几十斤的道具 , 吸氧坚持拍戏;李光洁和救援小队的机械骨骼就重达40kg , 连胳膊抬起来都很艰难 。
在他眼中 , “这么大体量特效的科幻电影在国内是史无前例的 , 就算放到国外也是一个大制作 。 每个新片的拍摄过程本身都是一段全新的挑战 , 所以能不能做好电影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 而不是重复性的经验多少 。 敢于直面挑战走出舒适区 , 不光是小说和电影的主题 , 也是这部片子本身制作中所面对的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