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世界艾滋病日丨知道这些,会更加懂得珍惜与尊重
2019年12月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 。 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是“社区动员同防艾 , 健康中国我行动” 。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组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发布的数据:
2019年1—10月 , 全国共检测2.3亿人次 , 新报告发现艾滋病感染者13.1万例 , 新增加抗病毒治疗12.7万例 , 全国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为86.6% , 治疗成功率为93.5% 。 截至2019年10月底 , 全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95.8万 , 整体疫情持续处于低流行水平 。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死亡率高的传染病 , 目前不可治愈、无疫苗预防 。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 , 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 学习和掌握关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 是预防艾滋病的第一步 。
☆ 艾滋病的“专有名词”
1.PEP(暴露后紧急阻断)
HIV抗体呈阴性的个体 , 在发生疑似感染HIV病毒的行为之后 , 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来降低感染HIV病毒风险的措施 。
2.PrEP(暴露前预防)
所谓暴露前预防 , 指的是没有感染HIV的人群 , 通过服用药物 , 来降低因为各种高危行为感染HIV的风险 。
3.“三个90”
“三个90”是联合国提出的终结艾滋病流行的新防治策略 , 即到2020年 , 90%的患者被发现、90%接受治疗、90%治疗成功 。
☆ 艾滋病 , 这几个谣言要破除!
谣言1:感染了艾滋病意味着死亡
辟谣:艾滋病早在1987年之后就有药物可以治疗 。 通过合理有效的抗病毒治疗 , 感染者完全可以达到接近正常寿命 。
谣言2:蚊子叮咬会传播HIV
辟谣:蚊子叮咬时能够进入到下一个被叮咬者体内的“残血”量极少 , 就算残血里带有病毒 , 量太小是不足以导致传播的 。
谣言3:看牙会传染艾滋病
辟谣:看牙的时候 , 只要用过的器具、沾有血或者病人分泌物的器具按照规定该销毁的销毁 , 该消毒的消毒 , 就不会对下一个患者产生危害 。
☆ 感染HIV后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可提高生活质量 , 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
1.越来越多的药物选择
从1987年第一个抗艾药物“齐多夫定”成功上市 , 艾滋药物研发领域的进展可谓突飞猛进 。 目前 , 全球已有6大类、30多种药物可供HIV感染者选择 。 2016年全球销量前十的抗艾药中 , 已有7个在我国上市 。
2.死亡率不断下降 , 预期寿命不断提高
自从“鸡尾酒疗法”问世以来 , 全世界死于艾滋病的人数就开始迅速下降 。 与此同时 , 随着新型抗艾药物的不断出现和治疗普及 , HIV感染者死亡率持续下降 , 寿命预期进一步上升 。 举个例子 , 今年11月8日是美职篮名宿魔术师约翰逊发布感染HIV声明的第28年 , 也就是说 , 他在积极的治疗之下 , 已经多活了28年 。
3.持续检测不到HIV病毒=没有传染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