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四川人迁移至山东的原因?( 二 )


3、相关传说
现今胶东四川移民后裔口口相传的“迁自成都府铁碓臼” , 查遍史料 , 找不到成都曾有这么个地方 。“碓臼”本是西南地区舂米的碓窝 , 倒是和明军插旗的圆锥形底座长得相似 。
估计是当初大夏的将士们对明军旗帜心有余悸 , 对插旗的这个“铁碓臼”也记忆深刻 , 迁到外地后 , 不便说起前朝旧事 , 就用“铁碓臼”来指代迁出地了 。

大批四川人迁移至山东的原因?

文章插图
移民中的云南人 , 一部分是大夏败亡前征讨云南时收编的士卒 , 再就是明朝平定云南后 , 从乌撒卫(今云南昭通)迁出的军户 , 因为这些军户往北走要经过云南县(今大理州祥云县) , 故口口相传来自“小云南” , 与明初山西移民经过洪洞县而都称来自“洪洞大槐树”如出一辙 。
三、移民影响
来自四川、云南的军户移民很快融入当地 , 防御倭患、从事屯种生产 , 渐与胶东土著通婚往来 , 融为一体 。于是乎 , 当地生产很快恢复 , 莱州的经济社会面貌得到改善 。

大批四川人迁移至山东的原因?

文章插图
约30年后的洪武末期 , 莱州府的人口与山东西部地区相比已是“地狭人众” , 当地政府还组织从莱州、登州等地移民至东昌府(今山东聊城)开荒生产 。
明中期以后 , 由于灾荒、倭患等原因 , 莱州土著大量逃荒到东北 , 而朝廷制度军户不能外迁 , 造成土著人口大幅下降 , 外来军户人口比例上升 。而剩下不多的土著姓氏为寻求庇护 , 大都通过联宗修谱的方式融入外来军户当中 , 造成了军户移民后裔反客为主的现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