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地科技牵手58产业基金,“人机协同”开创蓝领市场新模式( 二 )


优地科技专门针对室外场景推出了无人驾驶配送车“优小哥” , 主要为外卖、快递公司等承担最后三公里以内的末端配送 。 目前 , “优小哥”无人驾驶配送已开始在园区内进行规模化应用 , 优地也与顺丰、京东、饿了么、菜鸟等达成了业务合作 。
优地科技牵手58产业基金,“人机协同”开创蓝领市场新模式
文章图片

优地科技配送场景的可复制性和商业化潜力也在其出货量的高速增长上得到体现 。 截至目前 , 优地科技在室内场景的出货量已超万台 , 并计划将室外场景的运营目标做到一年内突破千台 。 而仅在2021年上半年 , 公司的出货量和营收较去年同期均实现了9-10倍的增长 。
商业上的快速落地离不开扎实的技术实力 。 现阶段 , 优地科技主要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机器深度学习的架构 , 集“算法、应用层、后台、云端数据管理”四大能力于一体 。 公司总裁顾震江表示 , “低速无人驾驶团队的核心技术能力之一为深度学习和传统视觉的定位和感知的算法技术 , 并最终实现与场景需求的匹配迭代” 。 公司也已经形成“硬件+软件+服务+生态”独特的四位一体模式 , 通过自研具备完善的供应链 , 实现了大规模量产 。
除了上万台的出货量 , 优地科技已经累计与8000多家B端客户合作 , 累计服务数亿人次 , 在酒店、文娱休闲等多个高价值细分场景确立了头部地位 。
服务于新一代工人群体 , 优地科技想为蓝领市场带来新思路
与工厂用工困境类似 , 服务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 面对高企的用工成本和工人短缺的现状 , 亟需降低对人力的依赖 。
据《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0》中披露的数据 , 如果将劳动力人口的年龄定义在16-59岁的话 , 国内的适龄劳动力人口在过去7年中减少了近3000万 。 与此同时 , 快递、餐饮外卖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又加剧了产业“用工荒”的痛点 。 艾瑞咨询的调查数据显示 , 国内餐饮外卖产业的年度增长高达39.3% , 同时 , 疫情下2020年国内快递业务量的增长照旧高达30.8% , 导致国内有 30多个城市均出现了配送人员短缺的情况 。
更进一步 , 随着90后、00后等新蓝领入场 , 工人人群结构的变化将对产业的劳动力供给产生直接的冲击 。 58产业基金合伙人王德荣表示 , 新一代蓝领工人对工作环境、成长空间等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 他们亟需从重复低效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
需求侧的不断升温也正在倒逼供给侧的成熟 。 随着服务机器人技术日益进步 , 供应链不断完善 , 商业模式逐步清晰 , 效仿工业领域的“黑灯工厂”逻辑 , “人机结合”的新型服务模式也有可能在蓝领市场大规模落地 。

在优地科技总裁顾震江看来 , 服务机器人的大规模普及依然有赖于为下游客户带来切实的效益提升 , “机器人的渗透率提升需要时间 , 也离不开下游客户自发的升级动力” 。 而现阶段服务机器人普遍采用的RaaS(机器人即服务)的商业模式 , 创新“按需使用”的计费方式 , 切实为客户节省了成本 , 提升了其运营效率 。
顾震江详细计算了服务机器人给客户带来的效率提升 。 一般来讲 , 服务机器人的行走速度是人工的60-80% , 其工作时间按两班16个小时计算 , 平均效率是人工的70% , 最终工作成果是人工的1.4倍 。 按照当前机器人的租金成本 , 约为人工的一半 , 也就是说 , 机器人目前已经实现了“0.5倍的工资投入 , 1.5倍的成果输出” 。
此次58产业基金投资优地科技 , 也计划利用自身的产业资源 , 为公司助力 。 具体来说 , 优地科技的室外配送业务目前主打商圈园区场景 , 也即为白领和园区工人提供快递等末端三公里的机器人配送服务 。 因为校方对入校人员要求严格 , 整个配送流程会由无人车、兼职学生或校方指定人员承接 , 这也使得优地在覆盖校园区域产生了大量的灵活用工需求 。 “我们首先看到在招聘和外包业务上会有一些合作点 , 后续也会进一步梳理集现有资源 , 为优地科技赋能” , 58产业基金合伙人王德荣介绍 。 58产业基金投资了国内头部维保服务平台啄木鸟 , 平台覆盖全国350 个城市和 2000 多个县区 , 有海量的工程师提供维保服务 , 跟优地科技在维修端外包会有潜在协同的可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