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 退避三舍的典故故事( 二 )

  

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 退避三舍的典故故事
  
文章插图  
晋文公决定将计就计 , 通知曹卫两国 , 说愿意恢复他们的国家和土地 , 但是有个条件 , 你们必须和楚国断交 , 同时把使者给扣起来了 , 这样做其实就是为了激怒成得臣 , 果然消息传回去以后 , 成得臣气的暴跳如雷 , 破口大骂 , 非要和晋文公拼个你死我活 。  
成得臣立刻下令 , 撤去围困宋国的军队 , 立刻赶去与晋军的主力决战 , 楚国的先锋刚和晋军交战 , 晋文公就下令撤退 , 晋军向后撤了30里 , 楚军以为晋军是怕了 , 不打仗就撤了 , 于是紧追30里 , 晋文公看到楚军追上来 , 又下令在退30里 。  
这样接连三次 , 一直后撤了90里 , 晋文公那边已经率领主力撤到城濮 , 这才下令安营扎寨 。晋文公之所以要撤 , 是因为当年晋文公流浪到楚国的时候 , 楚成王曾经和他开玩笑 , 问他回国以后该怎么报答他 , 晋文公当时的回答是 , 如果未来两国不得不打仗 , 那么我率军退避三舍 。  
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 退避三舍的典故故事
  
文章插图  
在当时舍是单位词 , 一舍是30里 , 三舍就是90里 , 所以后来就有了成语退避三舍 , 比喻主动退让以避免冲突 。当年晋文公说这话的时候 , 成得臣就在旁边 , 恨不得当场就把晋文公给杀了 , 还是楚成王给制止了 。  
现在这一幕真的发生在成得臣身上了 , 不知他是记性不好 , 还是根本没看出来 , 别人连退三次 , 他连追三次 , 把好好的和平机会都给追没了 。接下来 , 他将面临的是春秋初期最残酷的一次大战城濮之战 。  
本文由回首淘历史原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