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感染风险增加三倍,还好辉瑞和GSK药物“能打”!

此前不少声音称 , 奥密克戎并不可怕 , “毒性”低、症状轻、传染性不大?
当地时间周四 , 南非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 , 与以前的变体相比 , 奥密克戎变体导致的再感染风险增加了3倍 。
南非追踪奥密克戎传播的科学家们表示 , 从新冠中康复的人再感染奥密克戎的情况增加 , 自11月8日在南非发现116个病例以来 , 南非病例急剧增加 , 到今日南非新报告了11,535个新病例 。
科学家们正在进行的研究将量化奥密克戎新变体逃避自然和疫苗免疫的程度 , 以及它相对于其他变种的传播性 。
科学家们的结论表明 , 以前的感染对新变种奥密克戎的保护作用比对早期的保护作用要小 , 如约翰内斯堡国家传染病研究所的Anne Von Gottberg教授所称:

以前的感染曾经对德尔塔毒株有保护作用 , 而现在对于奥密克戎似乎就不是这样了 。
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没有明确表示是何变体导致了新的感染 , 但是科学家表示奥密克戎是南非新病例的主要变体病毒 。 同时 , 有迹象表明 , 大量的感染并没有被发现 , 测试结果呈阳性的比例从周三的16.5%增加到22.4% 。
科学家们正在分析该病毒穗状蛋白上的关键突变 , 有大量不同于其祖先的变化 , 其中许多与德尔塔变体不同 。
华尔街见闻VIP文章解释过 , 奥密克戎的恐怖之处在于多达30多处的突刺蛋白突变 。 简单来说就是 , mRNA的设计是基于对新冠病毒突刺蛋白的了解 , 如果突刺蛋白发生巨大变化 , 原先设计的mRNA是无法产生有效免疫的——老版本的mRNA只能产生老版本新冠病毒的突刺蛋白 , 对新变种的突刺蛋白“一无所知”;既然如此 , 就根本无法让人体免疫系统拥有对新变种的有效抗体 。
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感染风险增加三倍,还好辉瑞和GSK药物“能打”!
文章图片

在南非 , 数据显示只有24%的人口完全接种了疫苗 , 自然的感染免疫力被认为是抵御病毒的重要盾牌 。 南非最大的私人健康保险公司根据南非的大量死亡人数估计 , 其6000万人口中约有70%的人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 。
南非目前使用的是由辉瑞公司和BioNTech SE以及强生公司开发的疫苗;由于对早期的新冠变体效果有限 , 南非已经暂停使用由阿斯利康公司AstraZeneca PLC 和牛津大学开发的疫苗 。
掉以轻心?奥密克戎不允许
的南非医生Angelique Coetzee介绍称 , 奥密克戎患者表现出来症状较轻 , 几乎没有重症出现 , 典型症状为疲劳、肢体疼痛和咳嗽等 。 并指出 , 这种表现与感染德尔塔病毒表现出来的呼吸困难、血氧水平低、嗅觉和味觉丧失形成鲜明对比 。
本周二 ,, 目前这一代新冠疫苗或许仍能预防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感染者发展成重症 。
, 据彭博社报道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传染病专家Sanjaya Senanayake指出 , 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的病例免疫能力可能更强 , 能预防奥密克戎感染 , 或降低症状严重程度 , 但并不意味每个人感染奥密克戎后 , 症状都会比较温和 。
卡塔尔研究人员在报告中指出 , 与首次感染相比 , 再感染导致住院或死亡的可能性要低90% 。 然而 , 全球部分地区仍有人没有接种疫苗 , 也没有被感染过 , 并且即使已经接种过疫苗也可能被再次感染 。
此前 , 世卫组织早就发出警告 , 称奥密克戎变种病毒可能会在全球传播 , 构成“非常高”的全球风险 , 新冠病例激增可能会在某些地区产生“严重后果” 。 奥密克戎毒株已推动南非的感染病例呈指数级增长 , 从两周多前每天不到300个新病例增长到如今的上万个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