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春节的新旅程
比起神舟十号15天的短期旅行 , 这一次王亚平将会“出一个长差” , 在太空中停留6个月 , 还会度过一个难忘的太空春节 。
在长达半年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 , 网友们非常关注女航天员的生活 。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 , 女航天员在生理构造和心理素质上都对航天环境的适应能力更持久 。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告诉采访人员 。 他认为此次长途航行中女航天员会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 “女性在太空失重环境中雌激素和镁的代谢优于男性 , 体内铁的含量和产生的废物量也比较低 , 不易出现血栓、铁中毒、血管痉挛、心率紊乱等问题 , 在长途航行的环境中更有优势 。 ”
庞之浩还提到 , 女航天员的心理素质往往更加稳定 , 耐寂寞能力强 , 而且考虑问题周全 , 在细致性上更有优势 。
身处复杂的太空环境 , 女航天员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 为了完成出舱作业 , 王亚平经历了更加艰苦的训练 , 她需要与男航天员保持同等强度 , 连续六七个小时沉入中性浮力水槽 , 克服水的阻力和服装压力完成各种精细操作 , 每次结束后都筋疲力尽 。
“虽然国际上的女航天员占到了总人数的10%左右 , 但出舱行走的还非常少 。 ”庞之浩说 。 除中国以外 , 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的女性都曾在太空中留下倩影 , 但进行过舱外作业的凤毛麟角 。 中国的准备则更加充分 。 王亚平穿上定制的舱外航天服 , 进行中国女性的第一次太空漫步 。 “原本的航天服非常重 , 按女性身材定制的航天服能减少体力消耗 , 动作更灵活 , 工作效率会更高 。 ”庞之浩说 。
不仅如此 , 为了在天上度过6个月的“出差期” , 天舟三号货运飞船还贴心地运送了女性服装、化妆品、卫生用品、巧克力等 , 让首个进入中国空间站的女航天员能更舒适地出好长差 。
“我们也要成为像你一样的人”
王亚平为大众熟悉的另一个身份是“太空教师” 。 2013年6月20日 , 在距地面340公里的太空 , 王亚平为全国6000万中小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物理课 。
太空的微重力环境是物理学的天然实验室 , 王亚平作为主讲老师 , 在两位男航天员的协助下演示了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实验 。
尽管镜头前只有短短40分钟 , 但王亚平为了这一刻在地上准备了很久 。 她将这几个实验反复演练过许多次 , 对转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了充分的应急方案 。 不仅如此 , 王亚平还下苦功练习普通话 , 并请专业人士来纠正吐字和发音 。 授课时 , 王亚平的温柔与亲和也展现了女航天员独有的魅力 。
那次从太空归来 , 王亚平收到了大量来信 。 她鼓励着诉说航天梦想的孩子们 , “你们要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 其中 , 有一个女孩真的“追星成功” , 先是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毕业后又考上战略支援部队的文职人员 , 成为王亚平在航天城的同事 。 这正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探索太空生生不息的期待 。杨雯(摘自《环球人物》)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