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全维度上 , 酷派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华为 。 ”刘俊认为 , 酷派作为老牌手机厂商 , 过去从专利创新、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的全过程 , “自己跑通了整个闭环 , 这是它的优势 。 ”
不过 , 在与采访人员对话间隙 , 刘俊曾与自己在酷派时的直属上司联系 , 以了解一些最新情况 , 但最终得到的消息是 , “他在酷派近20年 , 今年6月份也离开了 。 ”
填坑
刘俊2016年上半年离职酷派 , 不久传来乐视帝国坍塌的消息 , 而酷派则被这一大股东直接拖入了危机之中 , 拖欠银行超30亿元 。
无奈之下 , 酷派不得不通过裁员、贷款甚至卖地以偿还债务 , 更为惨烈的是 , 这个手机厂商只能把中国变成制造基地 , 而目标市场被退至美国 。
直到3年前 , 酷派集团发出一封公告称 , 公司最大股东Power Sun全数已发行股本由陈家俊100%持有 。 自此 , 酷派迎来了一位90后新主人 。
陈家俊的另一重身份是京基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陈华的二儿子 。 据他讲述 , 在第一次来到酷派时 ,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正在施工中的巨大的坑 。
实际上 , 与眼前景象相比 , 摆在陈家俊面前更为严峻的是 , 他要填一个无形的债务大坑 , 酷派自2016年-2018年累计亏损超70亿元 。
去年3月 , 酷派集团发出公告称 , 公司2019年实现正面盈利 , 乘势之下停牌的股票也被复牌 , 重回资本市场后 , 新的战略投资者也押注酷派 , 使其在过去近一年时间里累计增资超20亿元 。
谈及新酷派起步 , 秦涛说 , 难的并不是为新的生产制造支付供应商货款 , 而是“先还欠款” 。 回顾过去一年的还债经历 , 他玩笑说 , “我们是‘《真还传2》’”
一位供应商 , 原本已经对酷派的欠款能收回不抱希望了 , 但有一天他的银行账户里突然收到了一笔钱 , “发现我们还钱了 , 他特别惊艳 。 ”陈家俊告诉采访人员 , 如今酷派已经将亏欠供应链端多年的钱全部还完 , 此外 , 那个曾映入他眼帘的大坑 , 也在2020年被填平 , 新酷派在那方土地上还盖起了三幢办公大楼 。
对于当下的酷派 , 虽然老酷派人近乎出走 , 但一个在陈家俊掌舵下的新酷派诞生起来 。
陈家俊身后的大屏上 , 出现了一张新酷派管理团队的合照 , 在陈家俊身旁的多数面孔 , 有着小米的影子 。
在今年10月8日酷派集团发布的公告中可见 , 除了秦涛 , 还委任了胡行、李宇靖、司马云瑞三位副总裁 , 而从这四位高管的履历中看 , 在加入酷派前 , 均有在小米工作的经验背景 。
12月1日晚的发布会后 , 陈家俊和四位高管接受了经济观察网采访人员在内的媒体采访 。 其中司马云瑞透露 , 酷派在南京成立了操作系统南研所 , 招募到的技术人才正在对基础操作、文件、进程等系统和功耗模块等进行研究创新 。
而秦涛则给出了一个时间表 , “明年秋天 , 我们将发布第一个5G杀手级应用 。 ”据他介绍 , 酷派通过与其他云供应商、算法供应商联合研发 , 会推出一款基于5G的云和端的下一代文件存储系统 。
策略
显然 , 不只是吸纳一支在通信领域兼具技术创新、研发积累的人才团队 , 酷派还为东山再起 , 对产品、供应链以及渠道市场制定了相应的策略 。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 , 目前的智能手机市场处于存量竞争时代 , 但陈家俊觉得 , 在酷派淡出中国市场的几年里 , 各品牌相继提高线下代理商门槛的同时 , 也在开设品牌直营店 , 甚至通过设立多个子品牌展开“零和博弈” 。
除了上述渠道偏见 , 陈家俊聚焦智能手机行业 , 指出当下的格局正被少数几个品牌占据 , 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大大减少 。 他认为 , “偏见”问题还具体表现在 , 像面向目标客群 , 手机品牌在用户定位上的偏见 , 以及各家扎堆冲击高端化的现下 , 行业内出现了一种“高端假象” , “不少用户的需求被忽视” , 陈家俊将其视为产品偏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