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 , 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运用于非接触式支付 , 例如支付宝推出的“青蛙”、微信支付推出的“蜻蜓”两种人脸支付设备早在2019年就在各个商店进行了大规模铺设 。
但在另一方面 , 社会公众和监管部门对人脸识别技术的警惕性也正在提高 。 一些大公司受到公众压力等因素影响 , 也对这项技术的使用更加谨慎 。 例如 , 今年11月初 , Facebook宣布将关闭其人脸识别系统 , 并删除其超过10亿用户的人脸数据 。
“由于人脸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变性 , 企业可以利用人脸识别系统建立起个人与其行为数据一一对应的用户档案 。 “一位人脸识别行业人士曾向券商中国采访人员表示 , 更进一步 , 企业可能作出一人一价、优惠标准不统一等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
同时 , 该人士指出 , 人脸信息通常暴露在公共环境中 , 很容易实现无感知采集 , 用户无法知道企业是否存在识别人脸的行径 。 与传统的数字密码相比 , 人脸信息一旦丢失 , 意味着用户没有“重新设定”的机会 , 因此 , 该类信息的泄露对用户隐私造成危害性也就更大 。
对于这项存在诸多争议的技术 , 中国在今年11月1日起实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已作出专门规定: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 , 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 , 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 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 。 所收集的个人图像、个人身份特征信息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 , 不得公开或者向他人提供;取得个人单独同意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
责编:战术恒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